深心至意扬国粹
——记邵阳医专附属医院中医科副教授邓爱卿
曾用3剂药,挽回了各方求治仍奄奄一息的病人;用5剂药治愈了一个长年消化道出血的小伙;7剂药使一个四肢麻木的小女孩能活蹦乱跳;用内服、针灸、牵引的方法,使众多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摆脱了痛苦……他就是邵阳医专附属医院中医科副教授邓爱卿。
邓爱卿从事中医教学及中医临床工作近40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中医针灸、内妇儿科的治疗,在中医界享有盛誉。
潜心钻研要做真中医
邓爱卿常说:“要做一个真中医,当一个好中医,首先必须真正沉下去、悟出来,刻苦钻研,这是行医的第一要务。”行医数十载,他潜心钻研,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
邓爱卿认为,中医治病最讲究两条:一是从病人的整体以及与外环境的关系来看病,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用统一的“套餐”,不能用程式化的“套路”;二是中医治病不是运用对抗性思维,不是有细菌或病毒就只要消灭细菌或清除病毒,不是有病损的脏器或肢体就只要截断病损的脏器或肢体,而“调”,调阴阳、调气血、调气机的升降出入,调到平衡。这些学术经验虽然言词简洁,却是字字珠玑,意味深厚。以“调气血、平升降、衡出入”九字为例,铺展开来便有着无穷的奥妙。邓教授根据自身钻研和实践的体会,强调在诊疗中务必要坚持“中和”而做到“三善于”,一要善于调气血,二要善于平升降,三要善于衡出入。
邓爱卿用药从不拘泥古方,而是因人而异、辨证施治。面对病人,他向来耐心细致,询问周详。不论是病因、病史、临床表现,还是求医经过、用药情况,他总是刨根问底,寻个究竟。处方用药也是细细斟酌,思量再三。曾有人不解地问他:“有的病症确诊很容易,用药也有现成的方剂,您何必煞费心机,重新组方?这样看病多辛苦啊?”邓爱卿语重心长地回答说:“有些病症表面看起来差不多,但是如果不细加分辨,一并按老套路用药,治疗效果就会大受影响。”正是源于他的细心和耐心,经他治疗的病人大多药到病除,对他的赞誉也是口口相传。
厚德流长传佳话
邓爱卿不仅医术高明,且医德高尚。凡来求医者,他总是一视同仁,有求必应。对生活拮据者,他尽量少用贵重药,以减轻其家庭负担。
家住工业街的一位小伙,因为患有多种疾病并发感染,因家中拮据还延误了治病时机,来邓爱卿处求诊时已高烧40℃,神志模糊。邓爱卿根据中医理论,用3剂药控制了患者的发热。6天以后,这名小伙便能在一人搀扶下前来应诊。再过几日,小伙子再来复诊时,坦言早晨刚吃了四个包子,感觉自己全身轻松,不再难受。
27岁的姑娘王某,19岁时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四肢肿胀疼痛,无法走路。7年来,求医遍及全国各大医院,几乎倾家荡产。经人介绍找路老诊治,一个月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据姑娘的妈妈说,原来1个月要花4000元左右的医药费,现在最高才600元。如今,这位姑娘不仅走路没问题,还在一家学校学习电脑。
“合则安”这是邓爱卿一生奉行的法则。无论是为人治病还是自我养生,无论是处世持身还是待人接物,他都能保持平和豁达的心境。时至今日,邓爱卿在中医药这座宝库中已徜徉了40余年,中医、中药情结早已融入了他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