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英:三尺讲台写春秋
邵阳新闻在线讯 (通讯员 江南)当一名小学教师,要耐得住寂寞与清贫,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全身心地投入,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为梦想插上“翅膀”——扎根武冈市邓元泰镇二十二载,王小英三尺讲台写春秋,用爱与责任托起了乡村孩子的希望。
“成功之花,人们只惊羡它现实的明艳。然而,谁又知道,当初它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的这首小诗,正是王小英教育教学工作最精辟的注解。1998年中师毕业至今,她一直战斗在武冈乡村小学教育事业第一线,从江塘完小到邓元泰镇中心小学,从课堂操场到乡间小道,都留下她朴实而铿锵的脚印。王小英坚如磐石守望,无怨无悔付出,正身树德教书育人,是领导、同事、学生和家长心中的好老师。
做一名好老师,就要不断充实自己,加快更新知识。为了使自己具有渊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王小英有了对知识的渴求。外出时,她首先要找的不是商场,而是书店。购书、看书成了最大爱好,只要对自己教学有帮助,价钱再贵她也舍得花,一有机会就钻进“书海”里“觅宝”。以至于在公共汽车上,竟有几位年轻人把她当成了“书贩子”。在王小英的带动下,学校其他老师也纷纷购书,为提升教育理论水平不断“充电”。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王小英深深地体会到:小学数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它是富有情感性、形象性、独创性的特殊的艺术。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必须虚心学习,不断探索,大胆实践。为了改变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布置学生操练,每一步都由教师领着学生往前走”的教学模式,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王小英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在平时的课堂上,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大胆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努力探索一种班级集中教学、小组合作交流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力争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也使自己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王小英如鱼得水,教学中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课堂上教师如何真正地关注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地、个性化地学习;如何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探索性学习的过程;如何在课堂上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如何科学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等,都成了她潜心研究的课题。由于在教学第一线的不断探索,王小英现已形成了“稳中求活、活中求实、实中求趣”的教学风格,三度年终考核荣获全市嘉奖,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和教育教学质量先进个人,教学质量检测连续11年蝉联全镇第一名。
有人曾经问她: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王小英回答说,是“爱”,是对小学教育事业执着的“爱”。她钟爱自己的事业,她热爱自己的学生。因为有了这种爱,王小英便拥有了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孩子们真诚的感情;拥有了世界上最可爱的礼物——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拥有了世界上最不容易忽视的领域——孩子们纯真的心灵。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着她,让青春岁月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自参加工作以来,王小英多次担任班主任工作。教育管理学生,她的最大感受就是对学生要有爱。这种爱,不但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原动力,而且也是教师教育智慧赖以生长的土壤。在交流管理班级的经验时,王小英总是说,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作为教师应珍惜少年儿童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不断地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教师要做到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每一个学生。孩子们犯错误时,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正是凭着对学生的一片爱心,王小英带出了一个个“先进班集体”,治理了一个个乱班,转化了一个个后进生。
基于长期的班主任生涯,王小英和学生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现在,不少早已毕业的学生还经常给她写信汇报学习工作情况,有的到了教师节、春节还专程登门拜访。孩子们把王小英当成了最知心的朋友,有了困难,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也愿意得到她的帮助。当看到一届届毕业生这样尊敬、信任自己时,王小英深切感受到:只有付出爱,才能得到爱。
二十二载,弹指一挥间。坚守在教书育人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王小英凭一颗爱心、恒心和进取心,潜心耕耘育桃李,以教育教学方面的优异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盛赞。面对鲜花和荣誉,王小英并没有陶醉。因为她清楚地知道,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未来的路还很长。作为教学一线的“领头雁”,她决心用自己全部的知识、智慧和爱心,为邓元泰镇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