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的孩子长不大

邵阳新闻在线2012/09/12 09:49:04 分享到

  大学开学了。在位于长沙市星沙的长沙师范学校,一位大一新生的家长睡在儿子床前的地板上,一住就是一星期,每天给孩子洗衣服、搞卫生,忙得不可开交。(9月11日《三湘都市报》)

  这位家长只所以陪读一星期,是因为孩子上学以来从没住过校,除了学习,其他事情从来没做过。加之“儿子第一次离家出远门,实在放心不下,‘等儿子适应了学校生活后我再回去’。”如此“圈养”,孩子怎能长得大?

  即使孩子住校,不管是幼儿还是大学生,许多家长不惜夫妻分居、丢下工作、放下生意到学校附近租房陪读,有的大学还建有“陪读房”。

  陪读这种有违教育科学理念的行为为何能成为当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是传统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陈旧观念作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二是家长们的攀比和从众心理,人家陪读自己不陪读,怕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三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家长不陪读,孩子生活难以自理。

  家长如此“圈养”孩子,影响了家长的事业和正常生活不说,也影响了孩子的成长与成才。据调查,“圈养”的孩子发生心理问题几率远远大于正常孩子,尤其是过度依赖性可能会给孩子健康成长带来诸多不良的心理阴影,如怯懦胆小、依赖性强、缺乏自信、独立性差、社会适应能力不强、人际关系不佳等,甚至可能发生逆反心理、厌学弃学等问题。再者,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家长羽翼的呵护去独自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既如此,家长不如早些放手,让孩子早些去“经历风雨”。

  父母对孩子的爱毋庸置疑,但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为了孩子,大人苦点累点没啥,但要以保证孩子健康成长为前提。担心孩子干不了这干不了那,一切皆由大人包办,长此以往,孩子永远都长不大,更成不了才。有媒体报道,某大学一位即将毕业的高材生,因成绩出类拔萃,学校将选送其去美国某名牌大学深造,却被他一口回绝。理由令人心酸:他不会洗衣服,不会买东西,不会做饭,不懂得与别人交往等。大学四年,他的衣服都是妈妈定期到学校拿回去洗。如此包办一切的“关爱”,只会成为孩子成长的绊脚石。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让孩子早些“断奶”,多经历磨难、挫折,才是长远之策和明智之举。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