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招聘“学历查三代”是学历歧视

邵阳新闻在线2012/10/23 09:21:46 分享到

  寒窗苦读20余年,一路“过关斩将”终于戴上博士帽,却因本科“出身”非“211”、“985”等知名高校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应届博士毕业生“hebaiyun”在校园论坛发帖,痛陈部分招聘单位唯“出身论”的用人标准,一时在高校引发大讨论。(10月19日《楚天金报》)

  目前,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一些用人单位不断抬高招聘门槛,导致就业歧视的招数层出不穷,如拒聘“富二代”“官二代”。如今,又出现招聘“学历查三代”(查应聘者本科、硕士、博士是否就读名校)。对此,社会舆论声讨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俗话说,“英雄不论出身”。单位聘用论“出身”,甚至“查三代”的做法,让人难以理解,埋没了不少有能力、有志向的优秀人才。应该看到,很多所谓“出身差”的人,只是由于不善于考试,或是偏科,高考才未能进入985、211大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科研潜质差。

  我们不否认重点高校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但我们也要肯定普通院校也育出了大批良才。50岁左右的两院院士,相当一部分人不是“211”、“985”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再说,目前中国有2000多所高校,而“211”工程高校只有112所,“985”工程高校只有39所。如果所有的用人单位都要求应聘者“三代”是“211”、“985”高校的毕业生,那么有90%以上的高校学生毕业即失业。因此,单位招聘不能唯“出身论”。

  如何消除学历歧视?

  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首先,应根据《就业促进法》的公平就业要求,从国家公务员招考抓起,清理事实上存在的学历歧视规定;其次,应该依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切实推进教育改革,给所有各类教育、各类学校平等竞争的环境,消除教育与学校的等级观念,从而引导社会打破‘学历情结’,从学历社会转向能力社会;再次,依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创新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克服唯学历、唯论文倾向’。”

  因此,用人单位要摒弃唯“出身论”,应看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与潜质,因为学历和现有成果只不过是历史,而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科研能力等才代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