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举国欢庆的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在报告中提出,应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改革”在这份中共历史性的报告中被提到了86次,其中两次提到“全面改革”,5次提到“深化改革”。(新华网北京11月12日电)
众所周知,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今天的辉煌成就,34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改革开放,使中国一举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经济体,改革,一度成为解密“中国奇迹”的一把钥匙,成为中国的“国之本、民之愿”。
“改革”是为“改”加“革”,“改”者,改陈规陋习、改闭关自守、改不正之风,“革”者,革新、变革、革除。“改革”较“创新”更深入、更全面,更显示出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伟大精神,显示出党的决心和力量。
纵观中国历史,凡改革自新者,蒸蒸日上,凡闭关自守者,落后挨打。
中国改革开放34年,经济迅速蓬勃发展,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34年,中国社会和谐稳定,快速发展,港澳回归,抗洪抢险,抗震救灾,中华民族如钢铁长城般坚不可摧;改革开放34年,中国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义务教育免费、农村学生“两免一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孩子免费营养餐、学生免费健康大检查、特岗教师进村小、教师高层次多角度的培训、教师周转房,教育均衡、教育现代化的步伐越迈越宽广;改革开放34年,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火箭发射,“嫦娥”奔月,“神九”飞天,“蛟龙”入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改革开放34年,中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从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到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中国金牌榜雄居世界第一,向世界展示了“东方巨龙”的非凡气魄。34年的沧桑巨变,34年的光辉历程,成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中国有关经济专家此间在纽约提出,过去十年中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最快时期,正由一个发展中国家迈入中等发达国家的门槛。再经过未来十年的发展,中国有望正式进入世界发达国家之列。
一切一切,都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归功于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行。改革开放,已成为中国强国之本,富国之基,成为亿万人民群众之急、之愿、之需。
改革,会除旧布新,打破常规,往往会引发新的矛盾。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大体上都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激化情况下发生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改革,调整社会生产关系,就成为克服社会发展障碍的最常见、最有效的途径。古往今来,无数历史事实证明,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互为条件、相辅相成。
诚然,在改革开放历程中,新中国也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形,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说,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他同时也说,“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在经济光环下,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无法回避。中国问题专家罗伯特•库恩在中共十八大前罗列了五大挑战:经济转型、民生保障、创新能力、政治参与以及价值观与信仰。
中国改革开放没有停止,也不能停止,尤其是在这个新的关口。34年来,改革开放已在农村、国企、财税、金融、价格、科技、教育、社保、医疗、司法、行政、文化等领域广泛推进,越来越触及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
收入分配改革,教改、医改,民主,法治,道德,更多的困难摆在面前,更多的困惑、阻力将出现,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问题的解决,就在于改革开放能否深入,能否持续下去,改革开放越发成为国之本、民之愿。
观察家认为,中国只有从源头上增加动力、凝聚共识,才能推动新一轮改革的稳步进行。改革的最终动力来源于人,来源于老百姓,只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股力量形成合力,在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带领下,全国人民精诚团结,毫不动摇地深化改革,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让改革成为强国之本、富国之基、百姓之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