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名自称是“市长杂志记者”的李某等走进邵阳县岩口铺镇中学,并以该校配发的学生营养餐有问题欲进行敲诈勒索。后因当地干群和师生及时向省、市、县宣传部门和权威媒体记者举报,使李某等敲诈勒索的发财梦破灭。
据权威媒体报道,根据公众举报,在核实情况和掌握确凿证据的基础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协调有关部门关闭了42家招摇撞骗、敲诈勒索的网站。如所谓“中国真相调查网”、“中国人民法制网”、“企业法治网”等网站,冒用国家机关和公益机构的名义,伪造证件从事“新闻”采访,以刊登负面信息要挟索取封口费、合作费等,使许多单位和个人受害。
然而,有一个敲诈团伙,开办了三个假媒体网站,专门收集负面信息进行敲诈勒索,为何成了漏网之鱼?这个敲诈团伙开办的假媒体包括市长杂志网、华人报社和大众新闻网三个网站。该团伙主要成员由高德魁、夏子华(真名夏建峰)和林凡建(曾用假名林峰)等人组成。
其中高德魁就职于文化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南省上蔡县人,用敲诈所得在京城购置数套房屋。夏子华,真名夏建峰,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人,用敲诈所得在京城购有房产。林凡建,常用假名林峰,广西人。
《市长》杂志曾冒用《城市建设》杂志之名进行敲诈勒索及诈骗等犯罪活动。中国城市建设网2011年9月18日曾刊登《严正声明》,表明该社接连接到单位和个人来电咨询关于《市长》杂志网站刊发的大量来源不明的文章:9月10日,《网曝广西肤阴洁总裁党代表莫兆钦包二奶生子》;9月18日,《广西某市公安局为涉黑商人送“保护伞”》等文章均出现在《市长》杂志网上。在此,《城市建设》杂志社郑重声明:以《城市建设·市长》杂志名义创办的《市长》杂志和网站系冒用我社名义进行非法活动,已经严重侵犯和损害了我社的合法权利和声誉,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我社将依法追究非法使用、冒用《城市建设》杂志出版或创办网站的违法行为。
事实上,市长杂志网、大众新闻网在工信部注册的网站名均为“大众新讯社(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注册后擅自改为《市长》杂志愚弄读者。据查证,该杂志根本没有国内刊号,更没有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登记,根本没有采访资格,而大众新讯社其实就是企业性质。
就是这样一家伪媒体,竟敢宣称“《市长》杂志是全球唯一的以‘市长’命名经过注册的顶级品牌杂志,是连接政界要员、企业家、专家学者的纽带,锁定最高端人群。”何其可笑!
对于伪媒体敲诈勒索的行为,应严惩。对于违反新闻职业道德,打着新闻采访名义行敲诈勒索之实的“记者”,应取消记者资格,注销记者证。
维护互联网传播秩序,净化网络环境,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既然证据确凿,笔者建议互联网信息管理部门、通信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对招摇撞骗、敲诈勒索的市长杂志网予以关停,封掉《市长》杂志,以免其继续危害社会。
在此也友情提醒一些单位和个人,伪媒体、伪记者为赚取钱财,往往会搜集负面题材,写成稿子后,以“审稿”为由,将稿件拿给当事单位或当事人看,借此索取“封口费”。遇到这种情况,当事单位或当事人应先在中国记者网上验明该记者的真伪。当被伪媒体、伪记者抓住“把柄”时,不能因“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付钱消灾,这样便给敲诈勒索行为提供了可趁之机。应拿起法律武器,让伪媒体、伪记者受到法律的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