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长寿”彰显道德强大

邵阳新闻在线2013/01/14 16:21:40 分享到

  在昨天“蓝天下的至爱”活动中,101岁的张明为老人最受瞩目。以他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会和励志助学金共资助了全国7000多名学生,助学捐款达数千万元。年初,他卖房后再次捐款。张明为:“我能活过一百岁,就是因为做慈善。慈善让我长寿。”(新闻晨报1月13日)

  张明为老人一生助学捐款数千万元,如此善举实在让人敬佩和感动。不过,张明为老人说,“我能活过一百岁,就是因为做慈善。慈善让我长寿。”这话你信吗?

  笔者认为,张老之所以这样说,其真实用意不在慈善能否助人长寿,而在于劝人行善,多做善事,多支持慈善事业。我们大可不必纠结于慈善能不能长寿。当然,慈善能长寿,也并非毫无道理。为什么?因为,慈善慈善,即心怀仁慈而善良而行善事。俗话说得好: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慈善即助人,助人者自助,自助助心。慈善是不求任何回报的助人,助人者坦坦荡荡、无欲无求,受助者心安理得,没有任何压力和心理负担。慈善助人,收获感谢,收获赞扬,必定心情好,心情好表明心理健康,健康必定长寿。

  现代社会,人们普遍关注健康,重视养生,渴望长寿。养生,不但要重养身,而且要重养心。可以说,养心更重于养身。养身,即身体的保养,要求注重饮食营养,合理搭配,科学烹饪,戒掉不良生活嗜好,适当参加锻炼,确保身体健康。养心,即心态的调节,要求心情愉悦,乐观开朗,清心寡欲,淡泊名利,善于自我调适,人际关系和谐,精神生活充实,确保心理健康良好。一个人是否健康、能否长寿,根本和关键不在于物质方面,不在于吃得多么好,营养如何丰富,而在于精神和心理方面,在于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态,富有生活激情,有人生追求和精神寄托。慈善乃助人,是为社会尽责,为社会奉献,能收获感谢和美名,享受好心情,因而有利于健康。因此,要想健康长寿,我们不妨也像百岁老人张明为一样,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多多行善,奉献爱心,支持慈善事业。

  虽然慈善确实能收获他人的感谢和来自社会的美名,但是,我们决不能以此为目的而行慈善,因为慈善本身应当是诚心诚意、不怀任何功利的,否则就是假慈善,就是对慈善事业的亵渎,就是给神圣的慈善事业泼污水。另外,慈善贵在心中有爱,行善助人,帮人于危难之时,不以金钱为尺度,做慈善必须量力而行,不应超过自己的能力范围,影响正常生活。

  综上所述,慈善能让人长寿,并非一个严谨的科学命题,只是说明了道德的神奇力量。道德作为人的存在方式,也许无法延长一个人的肉体生命,却能让他的精神崇高,灵魂伟大,流芳百世,永垂不朽。而且,人类因为道德,因为友爱,因为互助而力量强大,创造任何奇迹,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生命。“慈善能长寿”,这是一个老人的心底呐喊,这是一个老人的由衷感慨,这是一个老人的真诚呼唤。让我们都来为社会出一分力,尽一分责,做一回慈善吧。慈善,不需要付出很多,只要心中有爱,助人为乐,一点点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