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如何才能减负?

邵阳新闻在线2013/02/28 08:24:25 分享到

  今天是北京中小学开学第一天,北京市教委出台的8项减负规定,无疑是中小学生们收到的最好礼物:小学不再组织期中考试;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中小学8点前不组织统一学习;严禁组织有偿补课等……还记得当年你是几点上课的吗?(法制晚报2月25日)

  取消期中考试是好事,有利于师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教学上,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大学,从来都只有课程结束考试,没有期中考试之说,并未因此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中小学为什么不可以像大学一样呢?一个学期有一次统一的考试也就够了,期中考试确实没有必要,笔者建议全国各地中小学向北京学习,都取消!

  取消期中考试是减负之举,笔者由此想到了这些年来教育界一直在谈论不休的减负问题。但愿这次不是一时之举,能够从此坚持下来。

  “减负,减负!”我们不知喊了多少年,可是成效如何呢,相信大家心知肚明。多年来,课业越减越越多,书包越减越重,为什么?没有规定吗?当然不是的。从国家教育部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不知出台了多少减负规定,措施不可谓不严,但是大多流于形式,雷声大雨点小,甚至只打雷不下雨,最后不了了之。

  为什么减负总是减不了,减不下来?笔者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牢不可破,素质教育一直没有真正成为人们的价值观念,没有成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没有成为老师的教育信念,仍然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墙壁上,书本上,论文里,没有转化成为人们的教育行为。同时,也是人们对素质教育还存在太多不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把全面发展教育变成了全面开课、全面考试,结果不是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而是实实在在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除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外,减负之所以长期减不下来,也有利益方面的因素。如果真的给学生减负了,课业减了,书包轻了,强行要求学生购买、订阅的各种书刊、报纸、练习册、试题集没有了,学校和老师,甚至包括教育行政部门,不能从中渔利、中饱私囊,必然影响到的既得利益。所以,减负,对那些以学生为摇钱树的学校和老师来说,他们最多在口头上喊喊,在会上说说,在心底里是绝不愿意的。

  为学生减不下来,也可能还有家长方面的原因。望子成龙,愿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我们常说,再穷不能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现在绝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都愿意把钱投在孩子身上。为了孩子能够尽快成才,他们不惜拔苗助长,强行给孩子进补,请求学校补课,要求老师多布置作业,逼孩子参加作文班、奥数班和各种各样的强化班。这样一来,减负能减下来吗?孩子能不苦吗?孩子还能感到学习的快乐吗?

  教育行政部门出台减负规定,笔者丝毫不怀疑其良好的初衷,确确实实是想用行政的力量,帮助孩子减轻学习负担、学习压力,不对学习产生厌倦、恐惧,实现快乐学习,快乐成长。但是,减负规定出来后,发布后,就要做到令行禁止,确保规定得到落实,得到执行,就要深入到各学校去走走,看看,问问,了解一下规定执行的效果,看学生的负担是不是真的减了。

  总之,减负要有规定,但更要重落实,加强督促检查。否则,规定再多也是一纸空文,无济于事,无助于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无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无助于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