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际稻都”梦造福中国和世界

邵阳新闻在线2013/03/05 11:01:45 分享到

  3月3日上午11时,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开幕前,这位年过8旬的全国政协委员做客新华网访谈,讲述梦里“花生粒般大小的大米”,以及设想中的“国际稻都”。“我的梦想很简单,我做过两次梦,禾下乘凉梦,我的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子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潇湘晨报3月4日)

  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解决吃饭是最大的民生。如果粮食没有保障,吃饭成问题,生存将受到威胁。我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粮食问题关系10几亿中国人的吃饭大事,关系亿万国民的生存大计,关系全体公民的人权保障。但是,要解决10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谈何容易,所以粮食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最为关切的核心问题。近些年来,我国政府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农民种田,指导科学种田,粮食生产连续九年实现了稳定增长,10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是,粮食问题依然严峻,我国粮食还不能完全自给,仍然需要每年从国外进口部分粮食。更为严峻的是,由于建设征地、工业用地、建房占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盐碱化等原因,我国的耕地面积在不断缩小,可耕地质量在下降。如果不采取严厉措施限制用地、占地,提高土地复垦率,如果不能通过科学技术提高单位亩产粮食,粮食安全就难有保障,很可能出现粮食恐慌,吃饭就成为大问题。

  谈到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我们当然应该感谢袁隆平。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位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一生都在从事粮食科研,为实现粮食大面积增产,解决中国人口的吃饭问题而殚精竭力,出没于田间地头,可谓贡献卓著,居功至伟。他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先后实现了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的粮食增产目标,目前正在向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迈进,计划3年内完成。我们感谢袁隆平,敬仰袁隆平,因为他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如果没有他,没有他的超级杂交水稻研究,没有粮食亩产的不断突破,不知还有多少人在挨饿,不知会有多少人因粮食饥荒而死亡。

  袁隆平如今已经看过八旬,却还在为实现的粮食增产梦而忙碌奔波。为了实现粮食亩产1000公斤的新目标,他日思夜想,竟然成梦:“我做过两次梦,禾下乘凉梦,我的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子粒有花生米那么大。”这是多么美好的梦啊!

  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就是把长沙打造成为国际水稻之都,以持续保持中国水稻产业领先优势,掌握中国农业国际话语权,确保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为了实现这个梦,他将在两会上建议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争取国家从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使长沙国际稻都成为以种业为内核、产业为支撑、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硅谷,培育中国的世界级种业企业,打造全球杂交水稻研发和生产中心。

  人人都说中国梦。袁隆平院士也不甘落后,做起了他的“国际稻都”梦。这个梦,关系民生幸福,关系国家安危。我们期待这个梦得到两会全体代表的一致认同,得到政府的特别重视和最大支持,尽快把梦想变为现实,让它造福中国,造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