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晚饭后沿街散步,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从事摩托车营运的朋友坐在街边的店内向我打着招呼。这是一家新开的手机专卖店,门面不大,但布置典雅、清新。
“怎么,转行当老板了?”进店后,笔者问候道。朋友笑着解释说:“跑了五六年摩托,乏了。如今政府提出‘限摩限电’,我也刚好借坡下车,开起这间门面,试营半个月了,生意马马虎虎,比跑摩托稍好些,也没那么辛苦。”朋友快人快语,一如他多年的跑车风格。
听着这位朋友的一番“转岗论”,笔者不禁想到,随着8月1日市城区交通秩序集中整治行动的临近,至今仍有不少“摩的”司机在为“出路”纠结,细想,这只是个思想观念问题,完全没有必要。
其一,从大局来说,“限摩限电”,整肃城区交通秩序,是服务民生、服务发展的好事,任何个人组织都应该无条件地服从和遵守。
其二,从维持个人或家庭生计来说,养家糊口的营生很多,并非跑“摩的”一条路。只要我们打开思路,结合社情、民情、家情一琢磨,办法总比困难多。
其三,从政府层面来说,为配合整个行动的开展,相继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和措施,如给予摩托户主适当经济上的补助、举办各种形式的摩托车从业从员转岗就业专场招聘活动,等等,无疑为“摩的”司机“再就业”选择提供了不少便利条件。
其四,从个人的职业发展来说,除了一些从事尖端科技领域的专业人员之外,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随时面临着转岗转行的选择,有些职业不可能一条道走到黑。从不适应到适应,从外行到内行,只是个时间过程问题。再说,我们从事多个职业的实践,就多了一个体验生活、丰富人生阅历的机会,多了一个发展的空间或平台。
与朋友聊到最后,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是政府提出的“限摩限电”,好比我们上楼遇到了电梯停开、过河碰到桥梁已断,怎么办?不乘电梯徙步也得爬楼,没有桥划船或绕道也得过河。总之,生活还得继续,凡事事在人为。生活的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此路不通”的情况,只要冷静下来,另辟路径,绕过这处弯道后,说不定前面就是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