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作风切莫让群众"门外看热闹”

邵阳新闻在线2014/01/06 16:15:06 分享到

     改作风有助于融洽干群关系,有利于维护群众利益,理应得到群众的热切关注和全力支持。事实却未必尽然,很多地方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一边是政府机关开展作风建设热火朝天,一边是基层群众被挤在门外看热闹。更有人认为这些干部端的是铁饭碗,干的却净是忽悠人的虚玩意,连“热闹”都懒得看。

  好的出发点经常得不到好的效果,关键还是一个方法问题。群众路线既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又是我们必须紧紧依靠的工作方法。改进作风能够进一步巩固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改进作风更需要我们把群众路线这个工作方法充分运用起来,方能使作风真正得到改进。任何工作但凡丢弃了群众路线这个法宝,不管构思策略多么精妙,不管方案步骤多么严密,最终也都会陷入曲高和寡、难以为继的窘境。

  改进作风就是一场持久战,只有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才能使“慵懒散奢”等不良行为无处藏身。党员干部服务的对象是人民群众,服务态度如何,工作效果怎么样,凡此等等,只有人民群众才最有发言权,把评判权交给人民群众,才能让那些真正作风差的人现出原形、无辞可辩。执法执纪部门对干部的作风督查考核范围毕竟有限,党员干部作风包括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多个方面,除开工作八小时,工作之余的时间占的比重更高,如果缺乏群众监督,就会出现作风监督的真空地带,无法查准查实。此外,对于改进作风来说,社会舆论十分重要。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人民群众的舆论评价是是好作风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道德制高点,它所产生的正能量,能对法律规定无法“施展拳脚”的言论和行为,持久地给予最义正词严、最不容辩护的谴责和匡正。

  目前有些地方改作风的口号喊得很亮、干部动静很大,大有“毕其功于一役”之势,其实质并没有真正抓住问题关键,多为“缘木求鱼”之举,实有“自娱自乐”之嫌,徒有声势罢了。开展任何工作,但凡脱离群众,失去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必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作风建设需要长期狠抓严抓,必须植根人民依靠人民。要建立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群众评价干部的配套机制,加强作风考评结果的综合运用,使改作风切实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让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得到充分尊重,对干部评价使用拥有更多、更有分量的话语权,干部好不好、行不行,要由群众说了算。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受欢迎,群众才不可能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