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灰尘”也要常扫

邵阳新闻在线2014/01/26 10:28:36 分享到

  家乡有个习惯,那就是在过年前几日里,举全家之劳,搞一次大扫除,对房前屋后和客厅卧室、厨房等各处进行完全彻底的大扫除。

  眼下,又临过年,趁双休的空儿,抡起扫帚、拖把和抹布之类,干起大扫除来。

  这习俗,我一直沿袭。因为年年扫,就有了经验,那灰尘虽为尘埃,对付却不易,手脚得轻,动作得细,方可除之,否者,粗粗扫去或纹丝不动,或满院尘扬,扫了也等于白扫;因为年年扫,更有了感慨,灰尘得扫,扫则必有回报,那就是还你一个清爽,还你一个清洁,还你一个舒坦的感觉。

  与房间的灰尘一样,人之脑海,也干净不到哪去,总被来自他人的、社会的,所见的、所闻的,诸如贪婪、淫邪、自私、诡诈、享乐之类的“尘埃”,先是充盈,久而久之,便蒙蔽定在脑子的皱褶间,落定在脑子因思维而形成的思想里。

  只是,与房间的灰尘相比,“思想之灰尘”一经落定,打扫却更难,危害更大。轻者,自残、自戕;重者,损人伤人,误民害国。

  如是之“思想灰尘”,轻者,得扫,为避尘所蒙,得像洗脸一样,一日一扫,如古人所云,“吾日三省吾身”。重者,得洗,得用清水琼浆,乃至洗涤剂清洗。

  房屋要常扫,人的思想也一样,必须常“扫”,常扫方能常新,常扫方能不蠹。

  问题的关键是,现如今,经济条件好了,生活殷实了,人却因此被物化,变得娇贵至极,玩高雅、讲修养者寡,图安逸、贪享受者众。住房的,却不扫房,常被保姆、清洁工之类代劳,从而把“黎明即起,洒扫庭住”的老话忘了,进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吾日三省吾身”之类的古训也就退还给了孔孟,至于毛泽东“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的教诲,更懒得去理会。

  问题竟出在懒字上。

  懒者,心不勤,依赖至重之象。依赖至重,何来自加扫尘之意?自不扫,与别人何干?不自扫,也无他扫,危矣哉!长此以往,日积月累,积重至深,病入膏肓也!纵观古今,因懒于“思想扫尘”而误入不归者,有谁落得个好下场?

  灰尘要扫,“思想灰尘”更要扫,疏于清扫者,当力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