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行了修订并印发,其中第三条不再是单纯注重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加上了“用好各年龄段干部”,短短8个字,说明中共中央以更加开明、公正的态度来使用干部年龄这把“双刃剑”。
年龄常被看作一道关卡,变成了任用干部的一种标准和工具,但事实上,干部年龄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促进人才的流动,提高干部积极性,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用的不好既会导致干部“青黄不接”,又会造成人不能尽其才,浪费大把人力资源。孔子云,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每个年龄段都有其特点和优势,老中青三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年轻干部的冲劲,利用好中老年干部丰富的经验以及稳重的处事态度。
慎用破格,让年轻干部深入基层,小步快走。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干部还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好,这样可使年轻干部经历一些磨练考验,这正是对年轻干部的爱护。近年来,“火箭提拔”现象屡见不鲜,“24岁副处”、“29岁市长”、“80后副厅”成为媒体高频词,一方面说明长江后浪以巨大的声势滚滚而来,另一方面也说明干部任用还存在着不良现象。培养选拔任用年轻干部,要遵循干部成长规律,慎用破格;小步快走,多压担子,深入基层,多轮岗,多积累经验。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戒浮躁,不唯官,不唯权。让年轻干部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为干部队伍带来一股清风,注入一股活力。
活用年龄,让老中青各尽其长,优化结构。现在人人都在追求“年轻化”,似乎年轻是当干部的资本,“年轻”方能“有为”。而历史上既有“甘罗十二岁拜相”的美谈,也有“姜子牙八十岁为丞相”的佳话。年龄不能一刀切,需活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很多好干部在基层时间长,积累大把的工作经验却因为年龄问题而“无人问津”,从而降低了整个群体的工作积极性,得过且过成为常态,造成干部资源的极大浪费。
在干部队伍中,“50后”是中流砥柱,“60后、70后”年富力强,“80后、90后”开始崭露头角,年龄是参考依据、是双刃剑,既要忽略又要重视,把握好标准和底线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