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地转移背后的权力游走

邵阳新闻在线2014/02/10 09:53:34 分享到

  应该说,礼品回收经营是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而这一现象一开始就违背了商务部的有关规定。如今礼品店陷入经营困境,也足见中央的禁令已经发酵。但在礼品店陷入困境时,一些经营者选择放弃经营,还是有一些经营者作垂死挣扎,把阵地从实体店铺转移到虚拟的网络空间,这无疑意味着反腐部门依然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这里所说的需要做很多工作,包括相关部门发挥职能部门的执法监管资源优势,依法对礼品经营者进行打击。毕竟,不管礼品回收经营阵地转移到哪里,始终也逃不出违法经营的范畴,就该受到法律的严肃追究,相关职能部门应不留死角地毯式搜索监管。唯有法律强硬到底,相关部门表现出相当的责任担当,方能打消礼品回收经营者剩下的那一点侥幸。

  “打蛇打七寸”,面对礼品店的违规经营,依法监管虽然不可或缺,但由于礼品回收经营者经营阵地分散,经营方式也比较灵活,甚至还存在一些隐蔽性,别说会带来很大的管理成本,就算付出较大成本也未必能杜绝,出现反弹更是在所难免。冷静分析礼品回收经营现象产生的根源,从源头上加以治理,不失为明智之举或者长远之计。

  中央禁令一出,高档酒店生意一落万长,礼品回收店生意也遭受前所未有的寒流,这无疑说明,背后是公款吃喝、请客送礼、行贿受贿的腐败在作祟。而这些腐败,看似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实则只有一点:权力失范。人都是非常现实的,没有谁会免费对谁好,自然也没有谁会“免费”为谁送礼,包括一些官员给官员送礼,商人给官员送礼,别看把礼品奉上时那份大方和奴才模样,到底内心深处还是看准官员手上那点权力,要么希望通过送礼得到上司破格提拔,要么通过送礼从官员手上获得某个项目,或者希望官员利用手上的权力为自己摆平点事儿。

  既然是无事不送礼,送礼必然有事。一些礼品回收经营者在遇冷后还始终不肯放手,而是处心积虑转移阵地,不难看出,在此背后还存在权力游走。关于这一点,前不久出现的官员农家小院吃喝玩乐、私密会所前人落车走,以及在网络上火爆起来的送礼礼品册、快递送礼等,足见权力失范之一斑。在此情况下,还寄望中央进一步深化反腐,从审计上压缩公款消费空间,真正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使其失去寻租游走的余地,让礼品回收经营者看不到拓展业务的希望,把阵地转移到哪里都是地雷,自然就会把聪明才智用到别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