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才能压住邪祟

邵阳新闻在线2014/02/11 10:23:51 分享到

  中国传统中的压岁钱,寓意“压住邪祟”,是长辈对孩子的一种祝福,包含着特殊的心意。可见,压岁钱压根儿就不是钱的问题。只可惜,随着物质生活的丰足,人们就逐渐把压岁钱的实用性意义给强化了,在钱的“牛角尖”里计较得失——大人们拼面子比发压岁钱,孩子则比谁的压岁钱多。于是,压岁钱再没能压住邪祟,越来越成为一种人情负担和心理压力。

  压岁钱压不住邪祟,是人们观念出了问题。随着物质条件的优越,人们的观念思维的“与钱俱进”、社会环境的同化袭扰、以及维系情感的环节错位,共同强化了人情负担。更因为“常回家看看”亲朋故友的次数越来越少,情感亏欠则越来越多,“一包糕点、一袋水果、一壶老酒”走亲访友的旧俗,就被“烟酒随行、好事成双、红包奉上”的物质符号所取代。原本具有象征意味的压岁钱也随之层层加码、水涨船高。人们不得不年复一年地为越来越肿的“面子”买单。

  变味的压岁钱除了经济负担,对孩子的影响最大。按理说,家家都有小孩。压岁钱也是亲朋好友大人之间的礼尚往来。孩子收到多少红包,父母就要回馈对方多少,有时还会适当增加一点。说来说去,是一种以金钱交换为符号的感情交流。遗憾的是,被金钱“量化”的压岁钱文化,让大人都很难不去斤斤计较。显然,对于懵懂的孩子来说,不乏得意的炫耀和出于自尊的要强攀比尽管无邪,却让他们无意间被“物质漩涡”所吞没。当然,对于部分官员,逢年过节子女压岁钱也会成为腐败的“新战场”。于是,孩子们在“金元时代”的潜移默化中,不幸成了被邪祟侵蚀的一代。

  倘若不给观念把脉,就永远也找不到治疗邪祟的处方。碰到钉子就该向钉子学习。人情负担何尝不是倒逼淳朴习俗的一次机缘?正如持续严重雾霾引动了“绿色春节”的倡议,在人情负担、红包文化日益膨胀、令人“压力山大”的复杂情绪和社会进程中,传统文化的复位和亲情乡愁的回归,或许能够加速重构亲情脉络和人际良俗,并逐渐消除盲目攀比的心态,让“千里送鹅毛”、“君子之交淡如水”重新成为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