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新邵县严塘镇肖家村,15岁的肖某家特别热闹,新邵县民政局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再次回访了肖某及家人,还送来了棉衣棉被。不久前,肖的母亲患精神病,家中一贫如洗,肖就外出流浪,获得救助站的帮助后返回家乡。(据2月12日《邵阳晚报》报道)
极寒天气下,流浪者如何生存广受关注。一床棉被、一件棉衣、一碗米粥虽不起眼,却能让流浪者感受到真切的关爱。我市开展“寒冬送温暖”活动,体现的是政府责任,彰显的是城市大爱,救助流浪者就应该多一些这样的主动作为。
流浪者沦落在街巷里弄、蜷缩在城市角落,大多是一种无助和无奈,对现代社会来讲,给这些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一些温暖,是文明城市应有的包容,也是城市管理者不能回避的责任。面对他们有顿饱饭、有口热汤、有件暖衣的渴求,我们必须思考和践行的是如何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和救助体系,使流浪者进一步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来自各方的温情,从而更加有尊严、有勇气地生存下去。
不可否认,暂时的政府救助确能使流浪者的境遇得到一定的改观,但“送温暖”只是“冬天里的一把火”,“碎片化”、一次性救助也只是应急之策。解决流浪者的生活问题,既需要政府层面的制度关爱,也需要社会各界的通力协作,切实发挥好政府与社会共同救助的力量,把救助体系的“网底”编实、筑牢,使救助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常态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