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管管这里的河道垃圾

邵阳新闻在线2014/02/18 08:53:51 分享到

  塑料袋、农药瓶、废电池、死病动物、旧鞋、粪便等垃圾遍布河中,河道两旁一座座“垃圾山”随处可见,河水变色,鱼虾全无。这是笔者春节期间在隆回县滩头镇河道边见到的一幕。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呈现出民居美化、街院净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的新面貌。但一些农村垃圾数量也与日俱增,成分越来越复杂,治理难度日渐增大。农村河道垃圾污染更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道瑕疵、一大顽疾。

  由于农民对垃圾的危害认识不足,因此在处理垃圾上就显得极为随意。有的村虽然建了垃圾池,但村民总是就近将垃圾倾倒在河里;有的人对动物尸体、农药瓶等,不经任何处理,随意丢弃。一位家住河道边的村民告诉笔者:“其实自己也认识到了乱倒垃圾的危害,但是村里既没有垃圾桶,也没有设置垃圾池,垃圾无法集中堆放,只好随意倒入河中”。由于当前农村集体经济条件普遍较为薄弱,有的村委会还不能拿出专项资金对农村垃圾进行清运处理,更谈不上分类处理。

  目前,农民处理垃圾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焚烧和填埋,但许多农民把能烧的、不能烧的垃圾一并焚烧,缺乏垃圾处理技术指导。“村镇干部也只在搞卫生整治运动时进村督促,平时很少有人过问,村里也没有垃圾处理容器”一老农如是说。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笔者看到,农村中,一栋栋漂亮的“洋楼”不断建立,但门前的垃圾与“洋楼”极不匹配。随意堆放的垃圾既影响村容村貌,也破坏生态环境,更损害人身健康。

  笔者建议各级政府部门、村委会要乘借城乡环境整治“东风”,加大农村环卫基础设施投入,提高村民爱卫意识,聘请专人担任村级环卫工,组织村干部、党员组长带头清理河道、田埂、村寨集中地垃圾,设立奖罚措施,对农村乱倒乱扔垃圾行为进行“治理”。多措并举,齐抓共管,让新农村更清洁、更卫生、更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