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笔者携妻带子,到邵东魏家桥镇石湾村岳父家拜年。在聊家常的时候,岳父津津乐道地谈及该村近年来涌现出了不少“两栖农民”。何谓“两栖农民”,岳父的解释是,在家种田种地是把好手,出门在外掌握一定的谋生技能,可以挣得不少“银子”。比如笔者妻子的姑父在家种了好几亩田,又有一门木匠的好手艺,为乡民们制作的家具美观实用,深受乡民们喜爱。因此,他农忙时节回家种田种地,农闲季节出门在外挣手艺钱,做到种田种地、手艺挣钱两不误。笔者深为这种“两栖农民”叫好。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农业劳动力老弱化的问题日趋突出,村庄空心化问题不断加重。“谁来种地”成为发展现代农业难以绕开的话题。笔者认为,自古以来,农业就为国之根本,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眼下,不少农村青壮年盲目跟风,羡慕别人出门在外挣大钱,也抛妻别子,到大城市“淘金”,但因为一无技术,二无文凭,再一个就是力气活太累又干不了,结果在外面没挣到什么钱,没混出个名堂,倒把自己家的田地给“荒芜”了,如此,实在是得不偿失。
据笔者了解,魏家桥镇石湾村这些“两栖农民”,他们人人多才多艺,多方发展,既种田种地又务工挣钱,无疑增加了一条收入渠道,值得县各地借鉴推广。
笔者衷心祝愿,社会上多一些这样的“两栖农民”。“两栖农民”的出现既搞活了我国城镇、乡村的市场经济,又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耕地危机,同时也使社会上不再出现那么多的“留守家庭”。实在是利国、利民、利家,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