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坐前排期末不挂科”值得商榷

邵阳新闻在线2014/02/24 09:22:31 分享到

  上课时,教室前几排座位总是“无人问津”。如何让学生回归课堂,成为老师们倍感头疼的问题。昨日,在福建农林大学,一位负责政治学原理课程的王老师就使出了一招“杀手锏”。据微博网友@今日农大报料称,在课堂座位设置VIP制度,其中“累计八次坐前两排为vip,坐十二次以上者为超级vip”。学生获得的福利将是“期末考成绩50分以下(含五十分)者直接不及格,vip除外”。(2月20日《东南快报》)

  大学生翘课现象比较严重,学校为防止学生翘课煞费苦心:微博点名、照相点名,老师着空姐装上课,用人体彩画讲授解剖,等等。不翘课的学生,也有些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总想往后坐,好搞“小动作”。福建农林大学这位负责政治学原理课程的王老师使出这一“杀手锏”,其出发点是好的,但笔者不赞同。

  分数不是老师想给就能给。“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这顺口溜尽管讲得有点过激,尽管现在不是“唯分数论”,但“分数”仍是评价教师和学生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学生期末考试分数要实事求是地评定,不要因为某学生在教室前两排坐了8次或以上,不及格也给及格,那也太随心所欲了。这样,学生更不想听课了,每次只争前两排座位就行。

  坐后排不一定不及格。坐后排不一定就不认真听课,坐前排也不一定就能认真听课。因为学生想不想听课,与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程度和教师的教学艺术有关。相比于坐前排比较压抑,要规规矩矩,处于紧张状态,还不如坐在后排轻松,易于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学生考试及格与否,与座位没有多大关系。

  一门课要想让学生入脑、入耳、入心,外在的约束是次要的,关键还是要激发学生内在的兴趣。像时政类课程内容比较教条主义,生硬,生活实用性低,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自然无法很好地主动融入课堂之中,那么老师就应该想方设法与学生拉近距离,注意教学艺术,改进讲课方式,吸引学生听课。学生只有喜欢这个老师了,才会喜欢这门课程。

  当然,要想整个课堂其乐融融,前排座无虚席,除了需要老师改进讲课方式之外,也需要学生更自觉地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