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所上的小学,班上进行分组,一人未完成作业的情况下,会让全体组员罚抄——包括抄课文。这种‘连坐制’让儿子常被牵连,孩子压力好大。”昨天,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向扬子晚报记者爆料,说出了自己的困扰。(2月21日《扬子晚报》)
爆料家长的孩子在仙林小学读五年级。有天放学回家在哭,说老师分了小组,自己完成作业很好,但小组里有一个人没有写完作业,导致整个小组都被罚抄课文了。
经记者核实,确有此事,但反应不一。有人觉得这种方式有失公平,也影响了小朋友之间纯洁的友情;有人觉得这样的方式很好,让孩子学会团结,有一种集体荣誉感!老师表示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大家的团队荣誉感,教育专家表示,惩罚如能掌握一个合适的度,是教育的必要手段。
笔者觉得这种“连坐制”惩罚方式不妥。
显示教师的无能。某个孩子完不成作业,教师应分析孩子完不成作业的原因,并鼓励、督促、辅导孩子完成。罚全组学生抄课文,与“孩子上课爱讲话‘罚’全班家长陪读”如出一撤,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再说这种“连坐制”惩罚,只会激起学生的“公愤”。
打击了多数学生的积极性。某个学生完不成作业“罚”全组,让那些完成作业的学生怎么想?完不成罚,完成也罚,这就会打击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下次可能会出现全组都不完成的情况。
伤害了同学之间纯洁的友情。试想,某个同学没完成作业,老师要罚全组同学抄写课文,那么完成作业的同学不怨恨这个没完成作业的同学?再说,这位没完成作业的同学考虑到连累别人,可能会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这样不仅没有让学生学会团结,有一种集体荣誉感,反而伤害了同学之间纯洁的友情,破坏了班级团结。
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教师要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其完成,要不厌其烦地耐心地辅导其完成。或叫组上成绩好的学生帮助其完成,让他们自己沟通、解决,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当然,没完成作业,给点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但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把握好一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