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服务就要“大门常开”

邵阳新闻在线2014/02/28 09:12:13 分享到

  一些经常去机关办事的老百姓反映,某些机关干部上班总喜欢大门紧闭,这种现象被群众形象地称为“闭门羹式办公”。

  闭门办公,也许为办公提供了更幽静的环境,但给群众的不良印象至少有三:

  闭门办公,闭上了传统。千百年来,中国人都有勤劳敬业、开门纳谏的传统。关起门来办公,关上的是敬业之心,闭住的是纳谏之门。门窗紧闭,消极怠工,务虚拖沓,有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悖务实高效的新风尚。

  闭门办公,闭上了公正。机关单位闭门塞窦,塞住了群众监督干部的透视镜,塞住了群众反映呼声的传声筒,塞住了干部自省自涤的进水管,更塞住了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加速器。

  闭门办公,闭上了心灵。闭门不开呈现出清高自傲的姿态,必将导致曲高和寡的结局。干部办公闭门不会见百姓,不接纳百姓,就是发自内心对百姓的漠视和不尊重,是对他们最大的伤害。

  弘扬传统美德、拓宽监督途径、实施心灵关怀,无不敦促着干部们要尽快地打开为民服务的“门”。

  “开门”开的是真诚和智慧。打开房门,敞开怀抱,敢于让群众径直走进来,直接与群众接触,热情为群众办事,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闭门造车”的产品是没法上路的,必须要打开门联系客观情况,联系实际生活,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你的真诚,你获得的不仅是群众对你的赞誉,还有群众的智慧。

  “开门”开的是责任和使命。打开房门走出去,沉下基层接地气。要打开“嘴门”做宣传。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宣传便民利民新举措、宣传科技强农新技术;要打开“耳门”听呼声。耐心细致地倾听人民群众反映的世风时情、生活疾苦,利用文字或影像完整记录;要打开“眼门”观疾苦。擦亮双眼,寻找社会被遗忘的角落,关心被遗忘的人,发现平时疏于观察却又极其重要的亮点;要打开“心门”树责任。转变陈腐破旧的观念,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用满腔热情去温暖群众、接纳群众、热爱群众。

  “开门”开的是形象和风采。办公室的门打开了,干部们不再高高在上、高不可攀。基层去得多了,工作不再纸上谈兵、闭门造车。开门之后,干部们更多地深入基层、深入实践,与民同苦、与民同乐,勤于调查研究,经常实事求是,摒弃空谈虚做,甩掉哗众取宠。爱民、亲民、为民的形象树立起来,老百姓心里自然有了公道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