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规”让“性教育”大方走在阳光下

邵阳新闻在线2014/02/28 10:56:11 分享到

  2月18日,泸州一学生家长发微博,晒出孩子开学的第一课:安全。不过,这堂课程所讲的内容却让网友觉得“雷人”。因在新出台的《泸州市中小学安全行为“十不准”》中,出现了一条特别的规定:不准别人触摸自己的私密部位。

  这一“规定”在网上引起了热议:有网友认为,对于不到18岁的中小学生来说,这种用语出现在中小学安全行为“十不准”中,“节操掉了一地”,是画蛇添足。也有网友表示支持,是出于保护未成年人安全行为的考虑,为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笔者认为,这样的规定不“雷人”,它让“性教育”大方走在阳光下。西方国家早已将“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写入了儿童宣言。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比较传统和保守,谈性色变。当孩子问父母“我是从哪里来的”时,得到的答案要么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要么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总是羞于启齿,遮遮掩掩;或者觉得孩子还太小,这种事不必要明白,也很难讲明白,故不讲。不仅家庭如此,学校,社会也是如此。

  正因为性教育的缺失,近年来幼儿遭性侵、学生妹怀孕事件频现媒体。于是,不少专家学者呼吁,要让防性侵的内容进课堂,让孩子们学会保护自己。在此种语境下,泸州教育局出台的这校园新规,是及时的,也是必要的,让性教育不再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如今的少年儿童成熟早,对“性”和“情爱”朦胧而又好奇,成人羞于谈性,可孩子却想方设法“猎取”有关知识。有调查显示,41%的中国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渠道集中在网上,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社交网站和论坛。而网络上有些内容是“少儿不宜”的,孩子缺乏鉴别能力,可能会产生“副作用”。与其让孩子“偷偷摸摸”去获取性知识,不如“大大方方”在课堂上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消除他们对异性及性的神秘感,增强其防范性侵犯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