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问”方能善政

邵阳新闻在线2014/03/03 09:06:46 分享到

  从屈原穷究天际的“天问”到普天之下莫非“网”土的“网问”,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小问”到李克强总理的“雾霾”数十问,“问”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问,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身为人上民公仆的干部官员,更应“善问”,让善问成为善政的“终南捷径”。

  问“政”于民,广开渠道集民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历来实施群众路线的根本方法。领导干部要全部“沉下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开门路”征求意见建议,就社会普遍关注的就业、安居、入学、就医等“大事情”,以及衣、食、住、行等“小症状”广泛征求民意。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正察民意、晓民情、解民忧、聚民心。

  问“责”于官,化解压力为动力。“是不会为、不能为,还是不作为、慢作为?”政府要把自己制定的政策真当回事,认真督查,层层问责,政策才可能不被当作儿戏。政府要以铁的决心、铁的纪律、铁的措施,动真碰硬,敢于追责。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治庸、治懒、治散、治乱,让“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

  问“效”于事,树立典型促发展。要跟踪问效抓落实,上一级对下一级的工作要及时督促、检查、指导、调整,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工作质量。干部官员对从自己手中流过的每一分钱、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人的升迁都要一追到底、一问到底,直到工作落实到实处。在“问效”中求发展、树典型。

  当然,仅仅善“问”是不够的,干部官员们还应善“听”、善“干”,善于倾听,在听中思考,在听中辨别,在听中谋划,在听中确定行动,干出实事,干出风格,干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