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需有为“民”为“村”的信念

邵阳新闻在线2014/03/05 11:22:59 分享到

  1月28日,中共中央习近平总书记给曾患急性白血病的山东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复信,对张广秀康复良好、重返工作岗位的情况表达出欣慰之感,并对大学生提出了“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的殷切希望。

  习总书记在百忙之中的复信,不仅仅是对张广秀个人的关心和赞美,也是对所有大学生村官的鼓励,更是代表了党和国家对基层、对百姓的亲切关怀。在全国30多万名大学生村官中,张广秀可能就像沙滩上的一个小石子,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但是在病床上的她,饱受病魔的折磨时仍然心系工作、心系百姓,身体康复后,便又迫不及待的回到了自己的岗位,而支撑她的是这样一种信念——一切围绕为“民”为“村”而做,这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

  要有为“民”的信念。张广秀曾用这样一句话给自己定位:“把自己作为农民的一份子,虚心向农民学习,先当村民后当村官”。对于这句话我是十分赞同的,村官离开了村民,又何来村官之说呢。“大学生村官”不仅是一种荣誉,更重要的是一项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岗位。当我们戴上“大学生村官”这个光环后,我们就必须摒弃学生时代的“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想法,树立为“民”的信念。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从我们走进村中那一刻起,就要把村民当做亲人般对待,了解他们的需求,发现他们的烦恼,用行动书写对村民朋友的真情实意,满腔热忱为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尽自已绵薄之力。

  要有为“村”的信念。“村”其实就是指农村,农村是最基层的组织,基层干部所做的也是最具体、最细致、最烦琐的工作。农村的环境简陋甚至艰苦,对于一些从小生活在城里的同志来说,是一项重大的挑战。但是既然选择了“村官”这份职业,我们就应该明白村官工作的目的就是服务农村,脱离了“农村”二字,我们的工作也就没有了价值。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们要向张广秀学习,牢固树立为“村”的信念,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学习,深入了解“三农”的相关政策,潜心研究农村工作,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工作能力,积极争取扶贫项目、资金,壮大村中产业,不断加快全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打造出一幅美好的村级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