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默哀 是默哀 更是决心与期待

邵阳新闻在线2014/03/05 11:32:32 分享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3月3日下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大会谴责“昆明3·01”暴力事件,与会的中国领导人和2172名政协委员全体起立,为在3月1日晚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中遇难的群众默哀。同时,“3·01”案件也于3日下午告破,3名在逃案犯落网。这是首次在全国政协开幕会上为普通民众默哀,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人集体对于生命的尊重、对百姓的深切关爱,同时案件的快速告破也显示出高效与快速的应急力。

  集体默哀,是一种哀悼与尊重。29位逝者,都是普通而无辜的平民,29条生命是生命之殇,也是整个中国之痛。在这样的特殊重大场合举行集体默哀活动,赋予了“3·01”默哀更多的庄重感与严肃感,是对受灾难同胞的感同深受。简单的仪式,片刻的寂静,连接了国家与民众的心意,表达了对受难家属的感同深受,彰显了对生命的尊重。

  集体哀悼,更是一种决心与期待。从汶川地震后第一次为民众设立全国哀悼日,到玉树地震后下半旗致哀,再到全国政协大会举行默哀仪式。人民大会堂里,2172个弯下的脊梁,是对平民的体恤,同时也表达了对各民族紧密团结的呼唤与期待,传递了中国面对暴力恐怖不妥协、不遮掩、不轻视的态度与决心。在此次会议开幕之前,就有部分网民建议在开幕式上向昆明的受难同胞默哀。因此,与其说人们观望的是决策智慧,倒不如说是期待一个最高层次的政治协商会议、乃至最高领导人,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对于平民生命的尊重,及反对暴力恐怖的决心。

  在这场默哀中,人们看到的不光是人的生命被人性更加敬重,同时也被政治所更加敬重。人们把这次默哀看作是国家文明的进步,在人性与政治对于平民生命的双重关怀与敬重中,感受到了政治的温暖,体会到了国家的进步。

  民族团结是中国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障。默哀看似只是凝结了时间和空气,其实凝聚的是中华民族的人心,聚集的是国家与平民团结的力量。默哀是对各民族紧密团结的呼唤与期待,也希望与会代表们的声音能像这29条逝去的生命一样,被尊重,被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