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雾霾不能等风靠雨

邵阳新闻在线2014/03/10 14:25:33 分享到

  李克强总理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表示,现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也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的同步提升,雾霾成为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要下力气解决。他指出,雾霾天气的形成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因素。但是我们不能等风靠雨,要靠我们主动作为。(3月7日国际在线)

  两会刚刚开幕,北京就又笼罩在了新一层雾霾中,6日凌晨一些地方的PM2.5达到了200甚至300以上,不少人戴上口罩出行。面对雾霾来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专家,往往将雾霾成因归结于由于大气环境处于静稳天气,缺风少雨所致,而忽视了人为因素的主导作用。雾霾事关群众的生活和健康,因此,“两会”应把雾霾治理放在民生之最。雾霾治理不能等风靠雨,要有主动作为的态度,有步骤有计划进行科学治霾。

  制定规划,提出指标和目标。有关地方政府要尽快提出空气质量改善的近期目标,实时公布监测数据,实行党政领导行政问责。雾霾天气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治污还需通盘考虑,综合治理。根据有关部门的监测,燃煤、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放、扬尘是造成部分城市污染的主要原因。治理雾霾关键是限制碳排放,限制汽车尾气排放,治理白色污染,治理垃圾堆放,治理燃放鞭炮。哪些企业该停,哪些企业该限制生产,车辆如何限行,这些不仅重污染城市应做,而且其它城市也要做。城市、农村有序推进,中央统一部署,各地再根据实际作出具体实施方案。切实转变过去以高能耗、高污染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走生态发展之路。

  入宪立法,建立治霾有力后盾。雾霾治理问题已引起中国的高度警觉,并采取了相应举措,包括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PM2.5等监测指标等。抗击PM2.5等污染源已是国家层面的战役。期待各项政策进一步细化、落实,尤其希望能与政绩考核挂钩。中共十八大已将生态文明写入了党章,为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提供了现实基础。入宪之后,可以给环境保护提供最有力的后盾,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在立法方面,在修改《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基础上,还要建立一些更具体的法规,如专门针对PM2.5等常规污染物以及恶臭、扰民污染物的治理予以明确规定。

  强化环保教育,提高全民环保素质。建立一个生态道德、生态文化、生态环境教育机制,倡议公众在空气严重污染的情况下,不开车,不增加新的污染源。许多的人在意识上还是认为空气污染与我无关,其实,环境的恶化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系。甚至连吃一顿烧烤也会产生很多有毒物质。只有全社会提高责任意识,才能将治污环保落到实处。没有大家配合,再怎么治理都没有用。我相信只要宣传到位,90%的人会理解,会配合。

  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少开一次车,少点一根烟,都是在为防霾做贡献。不等风靠雨,吹响了整治雾霾的冲锋号,让我们全社会携起手来打赢这场治理雾霾的全民战争,相信雾霾必将不治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