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iPad,他就安静了,这是不是成为很多家长无奈的做法?怎样才能让孩子玩得健康又有收获?昨天,南京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游戏》教材首发式在溧水实验小学举行。这本教材中收录了36种游戏类型、上百种游戏玩法。南京51所小学将试点推广“游戏课”,并有望推广到全市的小学。(3月7日新华网)
贪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从小就喜欢游戏。记得我们小时候,课间或放学后,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玩捉迷藏、丢沙包、跳格子、打陀螺、老鹰抓小鸡、放纸飞机、扮家家、撞拐子等游戏,有时还有老师或家长参与。那时候我们还“发明”了“抓坏蛋”“打妖精”等游戏。尤其是假期,我们玩得更“疯”。
如今,孩子无缘于这些传统的游戏。他们娱乐时间被培训班、特长班霸占了,连音体美课也被语数英替代了。孩子整天被这些“正规”的课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哪还有时间做游戏?就算有点“空余时间”,又被电子产品、电子游戏挤占了。电子游戏尽管是游戏,但无法替代传统游戏对学生在成长中的动手、动脑训练。
南京市为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游戏过程中全面发展,组织城乡小学51名老师,研发了《游戏》教材,值得点赞。
之前,我们的体育教材中也有游戏,但内容侧重体育,并且老师很少教。一是考试不考,二是怕学生出安全事故。南京这次编写的教材,收录了36种游戏类型、上百种游戏玩法,其中也有魔术、纸牌和网游,真可谓是“游戏大全”。他们将“游戏”请进课堂——将在南京51所小学试点推广“游戏课”,并有望推广到全市的小学——更是值得点赞。
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游戏不仅益智健体,而且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陶冶孩子情操。但愿“游戏”能走进所有孩子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