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轰动一时的“海南小学校长性侵女学生”新闻曝出,迅速成为网友讨论的热点。武汉某家庭为让读小学的女儿学会自我保护,经常让孩子看些负面新闻,他们还在网络上找到了央视关于“海南性侵事件”相关报道的视频,放给女儿看。增强孩子的“免疫力”。(3月14日《武汉晚报》)
女儿11岁,读小学5年级。家长为让其学会自我保护,以适当的方式给孩子看负面新闻。消息一出,引发众议,有人认为,孩子本该是天真的年纪,过早接触成人世界,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压力,草木皆兵,实在不该;有人认为,早点知道没什么不好,毕竟保护自己最重要。笔者认为,让孩子接触负面信息很有必要。
如今未成年人被拐卖、被性侵的事件时有发生,原因是孩子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因此,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迫在眉睫,以适当的方式让孩子接触负面信息也是一种教育途径。
如今是信息时代,孩子每天会接触到很多的信息,有好的、积极地,也有不好的、消极的。客观世界原本是纷繁复杂的,有光明也有黑暗,有善良也有凶恶,有真也有假,有美也有丑。如果只让孩子看“正面新闻”,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很“单纯”,长大后,发现世界并不是原来想象中的那样完美,孩子一时会难以接受,对他的成长更加不利。所以让孩子以适当的方式接触负面信息很有必要。
许多家长担心,让孩子看一些“负面新闻”会受影响而变得消极,甚至学坏。这种担心可以理解。前段时间,“灰太狼”不是惹祸了吗?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位15岁的中学女生看色情片后抑郁7年。因此武昌一位“海归妈妈”对社会负面信息“严防死守”(把家里的有线电视都停了),对孩子采用“屏蔽教育法”。此法是否有效?我看未必。据说释迦牟尼的父亲也这么做,可他后来还是看到了生老病死,最后出家苦行。与其让孩子懵懵懂懂去被动接受,不如让孩子直面“负面信息”,让孩子从小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真伪、善恶的能力。这就如同给孩子注入疫苗,疫苗虽也是病毒,但是可以防止更大的、毁灭性的病毒伤害到孩子。
当然,孩子看“负面新闻”,家长要正确引导,灌输正能量。
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负面新闻”。对“负面新闻”关键是“如何看待”的问题,而不是“看到了什么”的问题。看见现实是一回事,教孩子看待现实是另一回事。鲁迅先生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负面新闻”,灌输正能量。
引导孩子将心灵的摄像机对准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告诉孩子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社会也是一样,有美好的,也有不美好的,要将心灵的摄像机对准生活中美好的一面,让孩子明白生活的主流是好的,不要以偏概全。
家长要做好表率。几岁十几岁的孩子是非识别能力是有限的,家长不能夸大社会阴暗面,否则,孩子对社会会产生不信任感,对未来总有一种潜在的畏惧意识。所以,家长或老师要少在孩子面前对社会大发牢骚,注意正确引导孩子认识社会现实及未来。此外,家长在孩子面前应该“做正确事、说正确话”,要用正确的行为为孩子树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