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的《学习时报》刊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刘云山的文章《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刘云山在文中指出,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的时代责任。(新华网)
把敢于担当作为领导干部的职责,是形势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为官避事平生耻”。遇事躲避、逢难而退、逃避责任,这是精神“缺钙”的表现。“知耻而近乎勇”,马上“补钙”、敢担当、敢碰硬,才是群众所期待的干部。
敢担当,才能有底气。无私则无畏,自身廉洁才有担当的资格和底气。廉洁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品质,一个领导干部如果自身不“干净”,就失去了群众信任的基本条件,群众就不会跟你走。敢于担当,就要防止“彩衣炮弹”的侵蚀,就要抵制名利权色的诱惑,从自身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养出点方正之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敢不敢担当是好干部的“试金石”,要做好干部,就要强化责任意识,强调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保持自身纯洁性,及时清除思想上的灰尘,才能有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底气。
敢担当,才会“接地气”。走好群众路线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要敢于担当。领导干部要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接受并担负起责任。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开展,每一个脚印、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担当精神。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担当重任,要“走进”群众,首先要沉下身、俯下身,深入基层,走进群众的家门,走入田间地头,给群众“把脉问诊”,真正了解基层情况,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为民众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敢于担当、深入基层,才能加强党与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才能做群众的“贴心人”,才能真正接上“地气”。
敢担当,才会有作为。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发展到了攻坚期,好干的、得罪人少的、见效快的,基本都做完了,剩下的几乎都是难干的、得罪人多的、见效慢的。”改革到了深水区,面对不期而至的各种挑战,要啃硬骨头,要涉险滩,那就要敢担当,善担当。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起点上,要闯出一条新路,就离不开一批追求长远利益、勇于担当、披坚执锐的党员干部。担当不仅是指危急时刻靠得住、关键时刻冲得上,更多的应该是平时,是细节,是一言一行,一岗一位。作为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恪守职责、积极作为,才能逢山开路、有所作为,才能扛起大山、干有所成,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有敢担当、善担当,勇于触动某些人的“奶酪”,乐于为群众“保驾护航”,方能走进群众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