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类早已跨入了21世纪,中国早已加入了WTO,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应试教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基础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小教师的工作压力,必须从素质教育做起。
可是,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基础教育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深,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只是被动的执行,没有主动的参与。有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至今没有出台科学的实施方案和有效的运行机制,教师也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徘徊,加之在教育转轨过程中,对高考指挥棒的撼动不是很大,社会和家长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仍然是“升学率”。
所以,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应试教育依然占主导地位,教学工作仍然围绕着“考试”这根指挥棒转,主管部门规定考什么,教师就重点教什么,学生也跟着学什么,致使有些科目加班加点进行教学,还嫌时间不够,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有些科目虽按计划开了课,但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如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
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认为在基础教育中尽快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势在必行,具体来说,必须做到以下四个到位。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这就要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教师必须首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彻底纠正“素质教育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错误认识,尽快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立即走上素质教育的正轨;其次,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有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指导教学。
二是教学内容到位。一方面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开设好所有的课程,不偏废任何一科;另一方面教学内容要控制不必要的难度,适当拓宽知识面,增加联系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加强实验操作训练,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增强实用性教学,重视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增大课程的选择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素质教育的内容真正落到实处。
三是教学方法到位。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应试教育通常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和强制注入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能力。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素质教育应该不拘一格,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从“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养成学生习惯、培养学生能力、教给学生方法”等方面入手,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把传统的“以教为主”改为“以学为主”,让“学”先行一步,突出各种创新教学法的应用。(例如辅导自学,启发引导法等非常规教法),并把现有的各种先进的多媒体设备用于教学中,,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四是教学目标到位。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都得到和谐、充分的发展,不能只注重少数优秀生,而放弃大多数学习上的“贫困生”和“特困生”。素质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配合素质教育,努力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各种复合型人才,必须积极搞好第二课堂,充分利用创办的少年宫适当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科技创新活动、文娱体育活动、自制教具活动、书法写作活动、摄影绘画活动、环境考察活动、参观访问活动、竞赛活动和游艺活动,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爱好和特长,使他们能够早日成才。
当今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各条战线上的人才都必须接受素质教育的熏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世纪的潮流,否则将会被时代和社会所淘汰,因为素质教育对于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