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邵阳市组织部长会议召开。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王昌义强调,当前,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市广大组工干部要强化“四个意识”,以此来解决邵阳“最后一公里”问题。(邵阳日报)
“最后一公里”,是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当前,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全面展开,确保活动取得阶段性实效和继续顺利推进下阶段活动,关键在于解决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王昌义强调“最后一公里”,正是由于走好群众路线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要实现“嬗变”,就要遵守质量互变规律。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日益”、“日损”就是指的量变。为人民服务,就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打牢群众基础,功在平时,要重视量的积累,要坚持联系群众常态化,不能好高骛远,不能急功近利,妄想一口吃个胖子。服务群众不是简单的“动动嘴”,而是思想与行动的高度统一,自发自觉、身体力行。服务群众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有埋头苦干的劲头,有持之以恒的心态,扎扎实实地做好手头上的工作,耐心细致地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为什么会存在干群隔阂,这说明民生工作没有做到位,惠民政策没有落到实处,“四风”问题没有整改到家,到群众家门口,还差了“最后一公里”。
积跬步致千里、积小胜为大胜,质变为量变开辟道路。古语有“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要为服务群众开辟道路,确保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走过场,就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开通联系群众的“直通车”,建立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关键在于“最后一公里”处的飞跃。当前,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全面铺开,“最后一公里”处更需要小心翼翼,否则“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只有“身入”家门、“心入”基层、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与群众打成一片、连成一体,才能保持党群、干群的血肉联系,才能解决党员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要不失时机地促成服务群众“质”的飞跃,有“质”的飞跃,党的教育实践活动才真正见成效、出成果。
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邵阳又好又快发展,就要走好群众路线最关键的一段路程,抓好党的实践教育活动最后的步骤。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以实现“最后一公里”处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