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一篇《长沙六岁宝宝设“好妈妈考核表”,萌死人了!》的帖子出现在了红网论坛:一个六岁宝宝用稚嫩的字体加上拼音给妈妈提出了4条“考核标准”,规定“妈妈大声吼她扣1分,带她去超市加1分,不带则扣1分”,宝宝可爱的考核表也让妈妈忍俊不禁。(4月11日红网)
在孩子心里,什么样的妈妈是好妈妈呢?这位六岁女孩给出的“考核标准”,在成人看来尽管有点忍俊不禁,但这是孩子心目中“好妈妈”的标准。
一个六岁的孩子为何会设“好妈妈考核表”?
求公平。记者与孩子的妈妈孙女士聊天得知,“好妈妈考核表”不是孩子异想天开的结果。“一个月前,女儿就让爸爸把平时对她的要求整理成了一份表格。”也就是说,给女儿制订了一份“考核表”,什么情况下可以加分,什么情况下就要扣分,当分数满100时就带她去看她喜欢的电影。孩子尽管只有六岁,但她觉得这样不公平,于是也做了一份好妈妈考核表,她说:“你们考核我,我也要考核你们,都要考核才公平。”
求关爱。现在很多父母忙于生计,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孩子,孩子有种失落感。父母为了补偿这种缺失的爱,给孩子买名牌、请孩子吃大餐、送孩子上名校……其实物质永远补偿不了父母的爱。绝大多数得到物质满足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会变得越来越疏离,因为父母与孩子间的纽带已经被物欲的满足所替代。六岁女孩,将妈妈能带她去超市,作为考核“好妈妈”的一个标准,这是对母爱的渴望,是一种精神需求。《爸爸,去哪儿了》之所以热播,是因为反映了父爱的缺失。其实,如今大多数中小学生缺失的岂止是父爱,是整体的爱。
如何让孩子真正感觉到父母的爱?一是接纳。不仅接纳孩子的优点,还要接纳孩子的缺点。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真正感受到,父母的爱并不是因为自己表现得好,而是因为自己是他们的孩子。二是尊重。孩子尽管还小,但也有人格尊严。因此,父母不能粗声粗气地训斥孩子,甚至打骂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真正感受到,自己的思想、行为得到了尊重。三是陪伴。父母要保持一颗童心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当他们的朋友,做他们的学生,不管再忙,要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交流,多听听他们的意见,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