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群众关切作为解决问题的“风向标”

邵阳新闻在线2014/04/16 09:38:30 分享到

  “越往基层,各种问题的表现也会越具体。对乡镇和村一级来说,教育实践活动就在群众‘家门口’开展,要更加注重把群众关切作为解决问题的‘风向标’。”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日前在衡东县新塘镇与该镇干部代表座谈,就扎实推进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提出要求。(红网4月16日讯)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干部照镜子,治治病,出出汗,红红脸,根本目的是为了群众,让群众得到实惠。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同志说得很实在,把群众关切作为解决问题是“风向标”。解决群众关切的问题了,教育实践活动就落到实处了。这不是大道理,而是大实话。

  基层干部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就是要把省委书记的指示当作指南针。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沉下去,访民情、听民声,解民难,帮民富。

  “有些基层干部并不了解农村,所以我们在活动中提出,要讲农话、懂农事、干农活。”“当好新时期的村干部,首先要改变工作作风,从‘邮递员’变为‘服务员’。”“要想群众听你的,就得先听群众的;要想群众对你好,就得先对群众好;要想在群众中有人气,自己就得有底气。”省委书记的这一番讲话,说出了群众的心理话,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指点了努力的方向。

  省委书记对基层干部中出现的问题,是非常清楚的,也是比较担忧的。“在乡镇一级干部作风改进上,首先要解决好部分干部‘走读’的问题。”“走读”的乡镇干部可能占有不少比例,如今,乡镇一级干部年轻的多,他们家不在乡镇,而是在县(市)机关,又有小车,所以,读“通学”的多,早晨从家里出发,上午到乡镇,下午提前回家,在乡镇的时间当不得读中学的学生在校时间。来去都是车,下村是一阵风,怎么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乡镇干部就是要做群众的贴心人,给群众打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今年开展的“三民”活动,要求干部住村,走好“最后一公里”,如火如荼,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书记张春贤下村劳动,扛化肥,夜晚入群众家拉家常,是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好典范。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带着群众干。只有动手劳动了,才能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这是实践群众路线教育的的“硬道理”,群众关注的就是我们的目标,就是我们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