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我们基层干部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要求,总的来说就是反省自我,认真改正缺点,不断完善自身素质,密切干群关系,更好地服务群众,扮演好基层的管理者和服务者这一角色。这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群众工作,而一切群众工作的基础在于我们干部能和群众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那么怎样才能更顺畅地和群众交流,赢得群众认可呢?我认为应坚持“动脚、动手、动口,带心、带情、带责任”原则。
密切与群众的联系,首先得多下乡,要坚持“动脚、动手、动口”。“动脚”即多下乡、勤下乡,多到老百姓家中走走,少在村干部家里搞访谈,多步行,少开车,变“群众找干部”为“干部找群众”。“动手”即在走访过程中要做好记录,写好心得,对每个家庭有几口人、从事什么职业、家庭收入来源、面临的困难、主要诉求等这些基本情况都要了然于心。“动口”即多与老百姓交流,与老百姓拉家常,说老百姓听得懂的“土话”,认真聆听老百姓的建议,在交流中,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善的地方。通过“脚、手、口”的并用,缩小与群众的距离,拉近与群众的关系。让老百姓感受到干部是在为老百姓服务的干部,而不是“喝喝茶、看看报”干部。
在基层走访中,如何保持走访质量?我们应“带心、带情、带责任”,有针对性地走访。“带心”即怀着一颗真心下乡,真真切切的同群众交心,下乡不是赶场子,更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为走访而走访,而要把走访作为了解群众、熟悉群众的一个重要机会,真诚地同老百姓交流。“带情”即带着真情下乡,要把老百姓当做我们的亲人看待,换位思考,多从他们的角度想问题、做事情。“带责任”即满怀责任,要以解决群众疾苦为己任,要扎扎实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心到、情到、责任到,这样我们的走访才有效率,这样的走访才能更好的推动工作。
只有多到群众中走,多到田间地头跑,多说老百姓的话,多听老百姓的意见,才能了解群众真实的生活状况;只有放下架子,沉下身子,秉持公平、正义,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急群众之所急,才能与老百姓成为朋友;只有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用实际行动践行我们的诺言,才能不负群众期待,方能赢得群众认可。
践行群众路线说到底就是要以群众利益为旨要,提高办事效率,改进工作作风,规范工作行为,维护好、服务好、发展好群众利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