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绿地不能变成私家菜园

邵阳新闻在线2014/04/29 15:41:47 分享到

  敏州西路大祥区消防中队和交通局家属楼中间的一条路被附近的居民变成了菜园子。这条路有一两百米长,是两条公路的连接线,现在全部被种上菜了,还用围墙给围住了。(据《邵阳晚报》3月4日第05版)

  本是公共通道,却变身部分人的私人菜地,如今在我市的不少开放式小区或封闭小区,在公共地段种菜已经形成一种风气,也引起了不少小区纠纷。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句晋代陶渊明的诗句也许正是许多在小区里种菜的人的心态。人们在城市中生活得太久,对于土地有一种天然的向往,希望能够体验生活,体验收获的感觉。尤其是老年人,对种地和收获有一种情结,种菜是出于一种对以前生活的留恋。随着城市的发展,许多城里人在小区绿地、周边农村或者是楼顶搞搞绿化、搞搞园林,陶冶一下情操,都是因为这种情结。还有一些居民种菜是出于一种反差心理,住在一起容易相互之间比较,看到别人种了点菜,他也得种,否则就觉得不公平。一个人种了就会有更多人种。楼下的种了,楼上抢不到地方就着急,越比风气越厉害。

  公共地段被人私自占用,小区地段变成私家菜园,其实是侵权行为,这是因为小区地段属于公共部位,业主或者物业都不能侵占和损坏。在公共地段种菜问题涉及公共道德以及个人的责任意识,很大程度上要靠居民自觉自律。现在大家对食品安全非常关注,既然喜欢种菜,可以在自己家的阳台种菜或者种到泡沫箱里,而不是把公共绿地变成自家的。这样既享受了种菜的乐趣,也不会影响邻居的利益。

  当然,满足“城市菜农”的愿望,可以推行居民认养管理模式。可以在小区的围墙处开辟菜园。那里本来就是绿化的“盲区”,很容易荒芜。与其让那块地方荒废着,不如种上菜。也可以在小区内开辟出一块地方给老人种菜,收取承包费,所得的钱可用于社区的绿化、卫生。当然,这些都要先征得全体业主的同意。(作者系江苏省主旋律教育片发行管理中心办公室 梁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