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之风”“出口”不畅通 国内要反思

邵阳新闻在线2014/05/04 16:47:41 分享到

  据美国侨报网综合报道,近些年,随着中国赴海外留学(微博)的人数越来越多,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送礼之风”也开始在国外蔓延。最近有报道称,英国私校的很多老师都从学生家长那里收到昂贵的礼物,名牌手袋、钻石项链还有免费使用私家飞机都在礼物之列。不过,中国国内潜规则在境外仿佛是行不通的。(中国新闻网5月1日讯)

  在西方国家,给老师送礼面临着法律制裁。一名中国留学生在英行贿教授获刑。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在英国巴斯大学攻读管理学硕士学位的26岁中国留学生李洋(音译)学位论文没有及格,教授为他提供了三种选择,但无论他怎么选,都无法如期毕业,必须再读一年。为此,李洋做出“第四种选择”,向教授行贿5000英镑,并称“我是个商人”。结果被判处拘役12个月。

  然而,在中国,送礼已是长久以来形成的不良风气,学校也不例外。每到教师节,学生家长都会以各种方式给孩子的老师送礼。在大部分家长看来,为了孩子不吃亏,少不了必要的“人情世故”。

  去年9月4日,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向全国教师发出“俭朴隆重庆祝第29个教师节”倡议书:一、希望全社会特别是各级政府以多种形式切实关心教师。二、希望学生和学生家长不要向教师送礼。三、希望教师不收受学生和学生家长礼品礼金。

  倡议书第二条是:“教师为教育之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关爱学生、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诲人不倦,乃师德精华,更是教师天职。衷心希望作为受教育对象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不要向教师赠送礼品礼金等贵重物品,还校园一片净土。学生可以赠送自己制作、有纪念意义和保留价值的贺信贺卡等表达对老师的崇高敬意。”

  同样是教师,英美国家比我们真的有“师道尊严”,我们却是要发通知来“倡议”,外国在拒绝收礼上有极强的自觉性,我们中国却要反复的强制性。中国的教师是知书达理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在拒绝送礼上应该与英美一样,维护教师崇高形象。

  庄子曰: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首先,”君子之交淡若水”是一种理想的交友境界,它鼓励人们在交友中朝着这个方面去努力,这样,虽然达不到那种境界,但毕竟使友情更纯洁一些;其次,”君子之交淡若水”,也可以指导人们在朋友交往中要注意的相互关系的”度”,这个”度”如果不适当,就会变成扼杀友情的绳索。

  专家指出,在“医生红包”“办事送礼”等社会风气盛行的情况下,“老师红包”现象的出现不可避免。教师节送礼现象需要综合治理,当务之急是重塑师德、重塑社会正常风气。打破无奈的“潜规则”,莫让金钱玷污了师生之情。

  西方国家教育拒绝送礼,中国留学生与家长送礼碰壁,深有体会。送礼“出口”不了,“内销”却盛行,我们要深刻反思。中国教育要健康发展,必须学习引进那样的严格规定,学校不收择校费,领导不收攻关费,老师不收好处费。教育事业在反对“四风”上也要“三清”,让教育清廉,学风清明,教风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