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咸宁实验小学德育副校长洪耀明为了兑现之前与学生的承诺,在近日的升旗仪式上当着4000学生的面亲吻了一头小猪。据介绍,洪耀明在上个月的升旗仪式上跟学生打赌,称只要大家不要在校门前的路上乱丢垃圾,使这条路的卫生状况得到改观,自己就在一个月后的升旗仪式上当众吻一头小猪。(4月29日《南方都市报》)
所谓“激励教育",是指应用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通过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内动力等方法对学生进行的教育。”激励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成人和成才,成就自己服务社会。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说明能在教学中进行激励教育才是真正的教学艺术。由此可知,洪耀明校长拿亲吻小猪和学生打赌,这种“打赌教育”就是一种“激励教育”。
这种“打赌教育”并不是洪耀明校长的首创。2003年,美国剑桥沱滨小学校长唐拉尔德•沃森和他的410名学生打赌,如果他们能在一年之内读完2003本书,他就去亲吻小猪。结果,沃森校长打赌输了,在全国教育协会组织的“全美读书日”上,他如约兑现了他的赌注,而他那几百名学生开心得有如过节一般。2006年4月,美国堪萨斯州的小学老师盖瑞尔曾许诺,如果学生们的数学评估测验通过率在80%以上,他就与猪亲吻。结果,学生们达到了要求,盖瑞尔老师便信守诺言,当着学生们的面,和一头猪接了吻,让学生们在成功的喜悦中着着实实开心了一回。在美国,流行“赏识教育”,学生取得哪怕一丁点进步,老师都会毫不吝啬的非常慷慨地予以夸奖。除了赏识教育,老师还会以亲吻小猪、爬行等“怪诞”的方式来激励学生上进,而校长和老师则甘愿履行诺言,服输认罚。
这种“打赌教育”在教育兴趣上由于“喜闻乐见”虽然也能够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但这种激励作用只有短暂的效果,具有急功近利的表现,是一种功利主义行为,是不能长期维系下去的。这是因为这种“打赌教育”有违反“教育规律”的地方,“激励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成人和成才。校长的“亲猪”行为,虽然也让学生乱丢垃圾的现象得到了扭转。但如果再遇到其他的学生问题,校长是否要向学生做出更加极端的“承诺”,进行更加夸张的“表演”才能解决问题呢?肯定不行。因为这种“表演式”的“打赌教育”本来就不持久,所以,即使校长亲破了嘴,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学生问题。为此,笔者认为,对于学生的“激励教育”,不能只考虑眼前利益,必须重视长远效果,使学生能够成人和成才。校长的“亲猪”表演,虽然暂时解决了学生乱扔垃圾的毛病,但不能保证学生长期乱扔垃圾的问题;或者即使解决了长期乱扔垃圾的问题,但不能解决学生存在的所有问题。
所以,要想彻底解决学生存在的所有问题,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教育的“基本规律”有两条:一是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外部关系规律;二是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内部关系规律。简单地说,“教育必须以人为本,适应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要适应并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努力引导学生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所有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以及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并善于用“人性化”的“教育规律”彻底解决问题。例如,教育学生不要乱扔垃圾,可以从“养成教育”入手,让学生从小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在这一方面,要使学生“不乱丢垃圾”,教师必须言传身教,身体力行,首先带头做到“不随便乱丢垃圾”;在公共场合,如果看到地面上有垃圾,就要主动将垃圾捡起丢人垃圾桶或垃圾堆中,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通过这些强有力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学生乱扔垃圾的行为将不会再出现,主动捡垃圾的人将会越来越多,从思想上深刻地认识到“卫生的保持比搞卫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