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湖南省委组织部出台《关于从严加强全省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意见》,从五个方面对从严治部、从严管理监督组工干部提出明确要求。其中一点提到,要提高知人识人水平,在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
首先,没有哪名干部能和群众脱离关系。任何一名干部都会与老百姓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所以在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打不得半点折扣。尽管不是所有的干部都直接与群众接触,可能有些干部在业务上不需要直接与群众接触,但或许这名干部管的下属、管的下级机构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或许是这名干部制定的制度、政策对老百姓有影响。所以,没有哪个干部敢说他做的事和老百姓没关系,政府机构的任何一名干部都是服务人民群众的。
在乡语口碑中考察干部是党管干部的要求。2014年版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列举了六种不得列为考察对象的情况,其中第一条就是“群众公认度不高的”。考察工作是组织部门在做,组工干部考察干部首先要依照条例中的六种情况,对干部考察进行否决考察,一旦出现“不得列为考察对象”的情况,即可终止考察。而群众是谁?群众是老百姓,是学生,是工人,是个体户,是村支部,是幼儿园,是医院,是企业,是那些已经或者即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贡献的个体,或者是需要国家给予照顾的对象。俗话说:“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就是老百姓。”用上去的干部是为老百姓办事的干部,还是把老百姓当鱼肉的干部,老百姓心里有个数。干部做的事、制定的制度对老百姓产生了坏影响,老百姓不满意这个干部,但这个干部仍然在这个岗位上,甚至还到了权力更大的岗位上,是谁的责任?首当其中是组织部门的责任,是组工干部的责任。
要在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组工干部必须先于其他干部成为乡语口碑中的好干部。组工干部要了解干部的群众公认度,却不去问群众,岂不是很滑稽?一个县区组工干部只有一二十个,而一个县区的副科级以上干部就有好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如果组工干部能够尽职尽责得围绕“群众公认度”这个问题多下基层向群众了解干部情况,为群众用上好干部,那这名组工干部必定是乡语口碑中的好干部。所以组工干部要多到基层一线接地气,才有利于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才能做到在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也才能成为乡语口碑中的好干部。(作者系邵阳市双清区委组织部 吕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