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教育部推进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工作经验交流会在长沙隆重召开,全国22个省份的与会代表,围绕本区域在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工作中所遇到的共性难题,结合本地的具体做法、经验和成效,畅所欲言。他们热烈的讨论总结可供借鉴湖南的鲜活经验和模式。(5月8日湖南教育新闻网)
笔者读此消息,心里感觉非常自豪,如此大的教育盛会,能在我们湖南长沙举办。作为一名湖南人而感到骄傲,教育部把会场选在长沙,无疑肯定了农村教师人才津贴发放的“湖南模式”的成功,是传播农村教师幸福指数的好声音,值得在全国推广学习。
好声音之一:湖南农村教师岗位成为香饽饽。从2009年开始,湖南省的泸溪、凤凰、攸县等地相继实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特别是泸溪,至2013年,村片小的教师生活补助已提高到每月1200元。泸溪县很多村片小和教学点教师的年工资收入达到5万元,已经远远超过了城里的教师和机关干部,边远山区的教师岗位一下子成了“香馍馍”。
好声音之二:湖南省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让农村教师安心幸福从教。2013年5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对武陵山片区农村基层教育卫生人才发展提供重点支持的若干意见》,乡村教师可以根据任教地点分别可以每人每月不低于700元、500元、300元的生活补助,受惠教师达9万名。在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这项惠民工程上,湖南省能克服重重困难,从省财政里拿出2.8亿元直接投入发放农村教师人才津贴,占分发比例的60%,挑起了大梁,为人才津贴的发放提供了根本的财力保障,也为武陵山片区所属县市发放人才津贴做好了表率。
湖南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在会议上公开表示:“让越来越多的乡村教师“袋里有钱、住有所居、晋职有望。”朴素的语言里透露出一名教育厅长对乡村教师们的浓浓关怀。古语云: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在教育部推进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湖南发放乡村教师人才津经验通过22个省份与会代表的交流与碰撞最后总结出可借鉴的“湖南模式”,是群众给湖南省最好的口碑。
笔者作为湖南的一名乡村教师感觉农村教师工作条件艰苦,收入还比较低,但是随着时间的向前推进,亲身感受到教师待遇在慢慢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也越来越好。自从2009年绩效工资发放以来,教师的收入了很大的改观。
人才津贴的发放,无疑给广大农村教师带来更好的福音。广大农村教师能从中感受到政府的关怀与尊重,更加促使这些农村教师安心从教、幸福从教。再此基础上我们应该在尽力做好湖南农村教师幸福角色的基础上多传播点好声音,让跟多的人了解湖南农村教师的幸福生活,让更多的人知道湖南教育的无比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