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骂声之中听民声

邵阳新闻在线2014/05/23 11:06:09 分享到

  1940年,陕北干旱,虫灾严重,老百姓生活困难。有个农民因陕甘宁边区政府征粮征得太多,逢人就说:“老天爷不开眼,打雷为什么不劈死毛泽东?”乡政府把这个农民抓了起来,毛泽东知道后,立即让放人,并派人调查是不是征粮太多。经调查,确实是征粮太多,农民意见很大。后来,这件事促成了延安轰轰烈烈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群众的骂声之中蕴藏“真心声”、百姓“异见”里面包含“真意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要善于从百姓“骂声”中听民声。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在群众身边开展,听到真心话、听取真意见,才能找到真病灶、解决真问题、取得真实效。群众表达意见的方式最直接、最朴素,其中便少不了一些“牢骚声”、“骂娘话”。群众的“骂声”固然难听,让人“心里不舒服、脸上火辣辣”,但正是这些“骂声”,反映出群众最反感、最期盼、最担忧的问题,更折射出干部作风弊端、政策执行漏洞、整改落实方向。从这个角度,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各级干部都应放下架子、放低身段,多从群众骂声之中听民声。

  从骂声中听民声,先要“容得下”骂声。容得下骂声,才能听得到民声。如果对老百姓的“骂声”听不得、容不下,“一听骂声就跳脚”,以骂对骂,甚至打击报复,又怎能奢谈从骂声中到听民声。有“心忧百姓”的情怀,以百姓之心为心、以百姓之愿为愿,站在群众立场、群众角度看问题,就能更多地理解百姓骂声、体察百姓心声。有“闻过则喜”的胸怀,把百姓骂声当作逆耳之忠言、苦口之良药,就能不畏骂声、不拒骂声、容忍百姓骂声。

  从骂声中听民声,还要“听得进”骂声。“听得进”百姓骂声不仅是干部的雅量,更是应有的本事。百姓的骂声,需要细细品味、细细琢磨,才能听出“弦外之音”。从骂声之中听疾苦。“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百姓骂声之中,多有疾苦之音。“听得进”骂声,在于能够听得出百姓骂声里劳作之辛苦、奔波之劳苦、生活之疾苦。从骂声之中听诉求,骂声不过百姓表达诉求一种方式。“听得进”骂声,就要从骂声中听出群众的所怨所恨、所思所求。从骂声之中听诤言。人们常说“话糙理不糙”。骂声也是走向真理的先声。敢于听群众骂声、善于听群众骂声,才能广纳诤言、善纳谏言,见不善若探汤。

  从骂声中听民声,关键要“办得好”骂声。骂声也是群众的呼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听得进”骂声只是“前奏”,“办得好”骂声才是“正题”。从这点来说,对待群众骂声不能“一听而过”,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办得好”骂声,需要各级干部克服轻视思想、推拖心态、畏难情绪,把群众骂声作为解决问题的命令,那里有群众骂声、那里就是改进号角。“办得好”骂声,关键在实打实地改,真正从群众最需要地方做起、从群众最焦心地方抓起、从群众最反感地方改起,抓一件成一件、改一处好一处,骂声之后必是掌声。“办得好”骂声,不能搞“一阵风”,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以“咬定青山不放松”韧劲、“不达目的决不收兵”的狠劲抓整改,群众的骂声就会越来越少、夸声就能越来越多。

  (作者系 河北省张家口市委组织部 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