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奉献是一种对付出不求回报的爱。这种解释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太过于高深。其实,将我们的本职工作当成一种精神去热爱和完成,不求报酬,不计得失,这就是奉献。湖南省女子监狱政治处副主任邹湘柳同志用20年青春的付出向我们诠释了奉献的真谛。
她吸引人的不是一连串的荣誉称号,而是她20年如一日地与警察职工谈心交心,为贫困百姓排忧解难的无私奉献精神。每一个岗位的工作都有其特有的复杂性,女子监狱女同志多、职工多、离退休老同志多,近年来监狱监管改造压力大、监狱体制改革带来的利益诉求冲突,这些都是开展女子监狱工作的桎梏,以平常思维处之,只能如陷入泥沼般无法自拔。邹湘柳同志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心换心,以情动人,每逢警察职工遇到职务变迁、岗位变动、家庭变故等,她总在第一时间与她们深入交心谈心,扮演了倾听者、疏导者的角色,让她们郁结的情绪有宣泄的途径,让她们受伤的心灵有停靠的港湾。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她自费自学考取了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用更科学更权威的方法对干部职工进行心理疏导,把女子监狱建设的一团和谐。
看到这里,不禁想起前段时间有些部门梳理的四风问题,在奢靡之风方面,有一条格外刺眼:有些领导干部一进城下村办事就要求派公车,要求发补助。和邹湘柳同志比起来,这些领导干部的形象似乎变得很渺小,花几块钱车费为群众、为单位办点事就那么难?试想,如果我们的每一位干部没有公私之分,把单位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群众的事当成家人的事,能把自己和家人的事办好,难道不会更快乐吗?
另外,邹湘柳同志的大爱情怀也令人动容,主动帮扶了7户困难职工家庭,为他们送去了温暖,解决了燃眉之急。我不禁联想起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讲到群众路线,似乎每个干部都能说出个一二三点,“讲”得非常好,“说”得很到位,但真正运用到工作中却很难做到位。以民情大走访为例,有些干部带着畏难情绪,抱着敷衍心态,没有踏踏实实走,认认真真问,明明白白答。现在有这种集中走访的机会,他们都不能为贫困百姓解决难题,那怎么还能奢求他们去帮扶困难家庭呢?这些党员干部真应该好好学学邹湘柳同志的奉献精神和务实精神。
人的一生能有几个辉煌的20年,但邹湘柳同志却用20年最美丽的青春付出展示了一个真正的党员干部应该具备的素质,用20年的无私奉献树立了一个真正的组工干部应该拥有的形象,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向她致敬,向她看齐!
(作者系 绥宁县乐安乡政府 谢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