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到底”彰显从严治吏决心

邵阳新闻在线2014/05/29 15:45:50 分享到

  “清理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40700多人次”“规范清理工作做到全面覆盖、不留死角”……日前,中组部公布了规范清理党政领导干部到企业兼职的“阶段性成果”,对领导干部到企业兼职“应清则清、一清到底”,彰显了中央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坚强决心,是把干部权力装入制度笼子的具体实践,是防止四风泛起、权力寻租的“权力清场”。

  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久为社会所垢病,坊间称之为:戴着市场的帽子、拿着政府的鞭子、收着企业的票子、供着官员的位子。一些领导干部贪恋企业的“薪酬红利”,企业依傍领导干部的“权力影响”,两者一拍即合,结成“利益共同体”。商攀官枝挣黑钱,官傍商款收渔利,谋取非法利益、助长腐败风气,扭曲市场关系、破坏公平竞争。

  商有商“道”,官有官“道”。官与商本身就是两条道上跑得车。官与商“勾肩搭背”,官以权勾商、商以利诱官,官商一道,必然权力滥用、腐败滋生。官与商两者不可兼得,二者必选其一。“要当官就莫从商、要经商就莫从政”早已成为治国理念、社会公识。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央就出台了禁止党政机关干部经商、办企业和到企业兼职的规定。2004年以来,多次进行清理。然而,“红顶商人”总是反反复复、难以根绝。究其原因,清理领导干部到企业兼职不仅制度上留有缝隙,执行上也有留有口子。

  根绝领导干部到企业兼职,不仅要堵住制度缝隙,更须抓好制度执行。2013年10月,中组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对领导干部兼职规定更细、要求更严、措施更实,堵上了“官商旋转门”。在制度执行,更是有规必执、执规必严。从此次清理来看,从中央到地方真规范、真清理,不留情面、不留死角、不留口子,应清则清、该清必清,而且越是职务级别高的干部,把关越严格、清理越彻底。清理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力度之大、措施之硬,确实超乎外界的预料,乃至有媒体惊呼:“领导干部想兼职,不行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拧紧“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发条,从八项规定到六条禁令,从刹住“舌尖上的浪费”到管住“车轮上的腐败”……禁令生威、铁规发力,划出干部权力的边界、制度的红线。从这个角度,清理领导干部到企业兼职,也是从严治吏的应有之义。唯有让官与商两道、权与利分家,治党治吏才能在严上发力。

  清理领导干部到企业兼职,清理得是“职务”,触动得是“利益”。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规范清理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然是一项“一直在路上”的长期任务。清理严只是“第一步”,处理严才更管用。清理完毕后,必须要严厉查处那些“还不收手”的领导干部,坚持发现就查、露头便打,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狠狠地打击、重重地惩处,让敢于以身试法者身败名裂、谋财图利者倾家荡产,用有力惩处形成的强大“震慑效应”。唯有如此,从严治吏才能成为耳边的“警钟”,为官不易方能变为日常的状态。(涿鹿闫华)

   (作者系河北省张家口市委组织部 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