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要求,对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的集中规范清理工作已基本告一段落。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已共清理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40700多人次。清理工作中,对省部级干部在企业兼职更加从严把握,共清理229人次。(5月27日新华网)
官员到企业任职,包括在职官员和离退休官员在企业任职、兼职、挂职。前者一时为官一时为商,左手握权,右手握钱,权钱交织,真乃坐实了群众口中所称的“官商勾结”。而后者虽已离退休,但是刚从官位上下来,“椅子”还未纳凉,就必然可以利用自己过往的人脉关系,帮助自己的“商道”推波助澜。这也是为何多数企业都希望都愿意聘请这些人任职的原因,出钱买个关系户,比做什么都值。
也正因为各式各样的诱惑,部分官员是想着法子往企业里钻,企业也想着法子去套官员,“官”“商”都想结合,这样官员得利,企业也得利,最终受损的则是国家,是人民。因此,中组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进一步规范官员从政行为乃是一场及时雨。在职官员不得在企业任职、兼职、挂职,在在职官员与“商”道之间划清分明的界限。离退休官员既然是刚退下来,必然要等“屁股下的椅子”冷却了,经过审批才能入企业兼职,当然,兼职的条件也是一箩筐,够这些想得利的官员认真考虑考虑了。
政策是有了,而且看起来很严、很实,措施力度可谓是空前绝后。不过,民间有句俗语,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任何好的政策如果没有好的长效管理机制,最终都会沦为摆设,沦为群众口中的笑柄,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因此,要想彻底清理官员违规到企业兼职、任职的情况,就必须建立起可行的长效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再从上至下,从严监督,坚决执行,有犯必抓,违法必究,让官员不能兼职、不敢兼职、不愿兼职,从源头杜绝,从深处断根,彻底“解”开“官”“商”之间那个“惺惺相惜”的“结”。
(作者系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农业局 徐育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