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27万人,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增加了2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其就业自然成为一大难题。然而,大学生就业难,毕业生数量大只是一个方面,但不能算是主要原因,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近年来实体经济滑坡低迷所致。
所谓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它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很显然,实体经济可以为人们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的文明以及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它的繁盛与否,直接决定了社会经济的发达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实体经济无疑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
然而,在我国过往的经济发展中,一些地方政府过度推崇虚拟经济,导致一些领域炒作成风,使经济运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脆弱性,导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从全国来看,部分制造业产能过剩,开工不足,导致再岗员工就业都出现问题,又如何增加新的就业岗位?同时,新兴产业投资动能乏力,吸纳高端劳动力与人才的能力没有相应增长,自然也不会有更多的就业岗位出现,因而导致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发生。而凡是就业问题解决比较好的地区,其实体经济都相对比较发达。如媒体曾经报道的北京江河幕墙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建筑幕墙领域技术实力最强、最具竞争优势的专业幕墙公司之一,在全球建立了20多家分支机构,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设有一流的研发设计中心与生产基地,每年可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落户在哪个地区都给哪个地区带来了极大的就业生机。所以,政府职能部门都应该要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在发展中解决大学生遭遇的“最难就业季”问题。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把经济发展蛋糕做大,把就业蛋糕做大。”
扶持实体经济,做大就业蛋糕,实际上是要求现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更多地倾向于农业和工业生产,给社会稳定和就业提供基础性保障。对此,中共中央政治局于前不久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对扶持实体经济做出了很具体的安排,包括完善一些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加快下达拨付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合理调节流动性水平,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等等。作为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就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认真落实中央政策,充分认识到“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发展之基,也是国家发展之要”的丰富内涵,掌握扶持实体经济是解决就业之本这一本质要求,努力提高扶持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在健全就业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方面下功夫,推进强化政府积极扩大就业的公共职能。
(郑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 袁文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