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在讨论进一步简政放权等有关事项时,李克强举起手中的一份材料,请参会者“认真读一读”:“这里面列出的有些审批事项,设立8年来,竟连一次申请都没受理过。说起来都好笑!”(6月5日《新京报》)
一个审批事项,设立后8年多居然连一次申请都没有受理,总理谈及时说觉得可笑,其实一点也不可笑。众所周知,审批是一项相当稀缺的权力,不管你来不来申请,审批的权力都在那儿。而如果没有设置这项审批事项,那就会让某些部门丧失了这项权力,那影响可就大了。
套用一部武侠电影中所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么有权力的地方,就有审批。过往以来,各级政府对权力可谓厚爱有加,相当的依赖,生怕手中的权力被削弱,都在想法设法地集中权力、维护权力。
权力需要实现的渠道,审批就成为最好的方式。办这个,需要审批;办那个,还是需要审批。不管具体事项是否真的需要审批,也不管审批的行政成本有多高,总而言之,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不管什么事首先得审批,没有经过审批许可,什么事也干不成、办不了。
曾有人戏言,中国人不在办证,就在办证的路上。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曾统计,中国人的一生最多要办400多个证,其中常用的证件、证明有103个,真是“人在证图”啊。
这么多的审批项目,这么多的证件、证明,到底有什么作用?不可否认,其中有些还是有利于行政管理的,但有些确实只是体现行政权力,增加企业和个人的负担罢了。
如李克强总理讲到的,那个沉睡8年零申请的审批项目,让人觉得可笑。还有,他在会上询问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钟山:“‘国际商务专业人员’是做什么的?钟山,你有这个资格许可吗?”
而钟山面对总理的询问只是摇了摇头,会场顿时响起一片笑声。总理也乐了:“你可是我们的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啊!连你都没有资格,这个资格许可不是莫名其妙吗?”
确实,现在莫名其妙的审批,莫名其妙的证件太多太多,多得让大家几乎已经笑不出来了。
(作者系新宁县纪委宣教室 唐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