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教育的使命

邵阳新闻在线2014/06/12 15:37:14 分享到

  今日捧读了王柯敏厅长的《在国家制度文明建设中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掩卷深思,感触良多。王柯敏厅长告诉我们,要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即培养什么人和依靠谁来培养人的问题。教育工作千头万绪,但归根到底都要落脚到这两个问题上。

  诚哉斯言。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关系到学生的命运、家庭的幸福、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未来。这“两大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努力破解”。

  教育应该培养什么人?这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是一个新问题。王柯敏厅长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再审视、再思考,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教育应该立德树人,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要成才,先成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引导学生成为德才兼备、信念坚定、理想远大、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人。

  “德为才之帅”,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德也居首位。这个道理大家不是不懂,但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有些学校有意无意的走了样。重智育轻德育,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的应付了事,甚至晾到一边。有人认为,与看得到的学生成绩相比,“德”是虚的,无法量化成考核学校的硬指标,“育分”远比“育人”更具诱惑力,于是“有的学校存在轰轰烈烈喊德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的倾向。”

  这种倾向必须及时扭转。“德”确实不能成为考核学校的硬指标,但一定能成为学生发展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是学生站得更高的支点、走得更远的起点。以柔克刚,只有道德的力量才能驾驭才智。德为根,才智为枝为叶。德的根扎得愈深,才智的枝叶愈直愈青翠。

  立德树人,要入脑入心。润物细无声,“德”要渗透于学生的思想中,内化于学生行为里。学校必须切实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德育的亲和力、感染力,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学校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教育。

  时不我待,“如何解决立德树人的问题,如何在学校推进核心价值的入脑入心,如何让青少年学生包括大学生走出德育的困境和低谷,这需要我们付出艰巨的努力。”王柯敏厅长的话应该引起每所学校每个教师的思考。每所学校每个教师也要以王柯敏厅长的要求为方向、为动力,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而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办人民满意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

  (作者系新邵县坪上镇洪溪学校 肖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