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驻村莫“驻名”

邵阳新闻在线2014/06/13 16:35:46 分享到

  通过观看《焦裕禄》,我个人认为干部下基层、驻村,焦裕禄给我们党员干部树立了一面镜子:在北风怒吼、大雪纷飞的日子里,他到五保户家慰问;在大雨滂沱、洪水肆虐的时候,他和办公室的同志一起,拄着拐杖在齐腰深的急流中跋涉,在雨伞下记录着洪水的流量和源头;在风沙弥漫的时候,他忍着剧烈的肝痛,探流沙,查风口……如此下乡,老百姓能不钦佩、能不感动?

  今天,虽然条件发生了变化,但深入基层、脚踏实地为民的作风不能变。下了乡,进了村,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也就是驻村莫“驻名”。面对农村新情况、新问题,要放下架子,深入调查研究,找出问题和对策,采取措施,真正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不少驻村干部“姓名在农村”,“身心在城镇”,主要表现是:有的干部作风浮漂,不联系群众,不倾听民声,不帮助村民,高高在上,疏远了干群关系;有的干部三天两头往家跑。上级虽然规定了驻村干部的工作任务、职责和时间,但有的驻村干部一个月在村上驻不上几天,名义上驻村,实际上还是“驻家”;有的干部是“门外汉”,村民请教问题一问三不知,但又不虚心好学,使村民失望。

  开展下基层驻村活动,可从中完善自我,达到提高自我素质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是衡量一个机关干部作风的主要标志。要达到这一目的,驻村干部一是要做到“驻心”,珍惜这一难得机会,不把自己当局外人,不要存在形式主义思想,要身体力行,迅速进入“角色”,帮群众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扎实为民办实事。二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只有这样才能锻炼自己,丰富自己,受到群众的欢迎。三是各级组织、人事等部门应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驻村干部的管理、考评、奖惩,保证驻村干部真正生活、工作在农村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