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问政”节目目前在各地火热举行,深受群众欢迎。问政问题越来越犀利,点评越来越客观,官员态度越来越诚恳。“问政”以干部作风、依法行政、民计民生为主题,直播之中和直播之后,社会各个方面反应很好、反响很大,创造了非常好的历史性开端,达到了预期效果,广大电视观众也深受教育。
笔者认为,“电视问政”获得口碑之口重在问诊。“问政”更多是发现问题,“问诊”则要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问政之后问诊才能举一反三地整改和回头看。“电视问政”和“网络问政”的直播,要以执政为民为根本目标、以常态和长效为手段,把依法行政落到实处,促进干部作风有效改善,部门履职有效提升,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当前全党展开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背景下开展电视问政,国内舆论和广大市民群众对此期望颇多。有期望说明市民相信政府动了真格,有期望说明政府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信任,有期望说明能解决关系市民切身利益的困难。但是,离开了人民参与,不反映群众意愿,问政再犀利、再激烈也只能流于形式,绝难真正转变作风。
问政中的每一次发问,都代表着民意,官员需要带着浓浓的感情认真加以回答。我们看到我市各地开展的电视问政中,各位官员认真地听取了批评建议,也下定了决心更好问诊问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身处一线的基层干部都要以此为榜样,时刻铭记党群关系如同鱼水。鱼失水则死,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才能真正实现如鱼得水、水育群鱼的融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