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永远不能丢!
令人遗憾的是,时下不少人认为“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钱米有余有剩了”、“节俭过时了”。于是,只要面子,不要里子,打肿脸充胖子,讲排场,比阔气,丢了“节俭”,铺张浪费。
“节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任何时候,富裕都不能成为浪费的通行证。更何况我国还有1.28亿贫困人口、人均GDP仍然靠后、人均资源占有量先天不足,我们又怎能把“节俭”传统美德丢弃?从这个意义而言,“节俭”不仅是个人私德,更是社会公德。“节俭”昭示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景。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人无“节俭”不立,家无“节俭”不旺,党无“节俭”必败,国无“节俭”必亡。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让核心价值在全民行动中彰显,在全社会营造厉行节约、拒绝浪费的浓厚氛围,利人利家利党利国。传承“节俭”传统美德,让“节俭”成为本性与本分,用行动标注道德新高度,亿万人民必定能在共同的价值认同中,营造“节俭美德”的时代新风尚。
(作者系绥宁县一中 袁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