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新安一名公车司机在不到一年间骗取公款47万被判10年6个月的消息,使公车司机这个特殊群体引发众人关注。有媒体报道称,一些专车司机凭借其为领导服务的特殊身份,逐渐分享部分权力资源,领导司机变成了“司机领导”,开始参与甚至主导某些腐败犯罪,成为一种新的腐败群体。(6月12日《新京报》)
领导司机为领导开车,掌控方向盘,安全驾驶,这是其应该履行的职责。但作为领导的“身边人”,在服务领导、接近权力的同时,在领导的默许或是特许下,司机开始分享领导的权力,摇生一变成为“领导司机”,甚至是“司级领导”。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向“司机领导”说不,就必须要向行为不端的“领导”的说不。从司机到领导的华丽变身折射出的是领导打铁不能自身硬,把身边人带偏了方向,远离了原定的“轨道”。既然司机“有病”的根源在于领导“有疾”,要为司机治病,就先要为领导把脉问诊。
如何把脉问诊呢?晒一晒领导的车子、房子、款子数目,看一看夫人、儿女、亲戚就业情况,用事实说话,用实际证明。治病,把脉问诊要紧,但更要紧的是“治”。如何“治”?治标的办法是加强对司机的职业道德教育,让司机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能够做到洁身自好,而治本的方法则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权力约束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只有双管齐下,标本兼治,才能避免权力辐射,彻底向“司机领导”说不。
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司机领导”这个特殊群体就如同依附在领导这棵藤上的菟丝花,斩断了其根茎,才能阻止其从人民群众身上汲取营养,重新回归本职。